陈根:MIT太空机器人,为太空探索添砖加瓦
文/陈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也从地球走向了太空。毕竟,相较于人类,机器人铜头铁身,不怕受到微重力、高真空、超低温、强辐射环境的伤害,无需苛刻的生存保障,是完成太空任务的完美选择。因此,研制和使用太空机器人,已成为人类航天事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当然,不同的机器人所负责的方向和作用也大不相同,其中,空间机器人是在太空中执行空间站建造与运营、卫星组装与服务、行星表面探测与实验等任务的一类特种机器人,也是世界航天大国竞相发展的热点领域。
当前,空间机器人已经在国际空间站、飞船、卫星等飞行器的在轨维护、空间装配、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等任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关研发试验活动高度活跃,呈现出一系列发展特点和趋势。
比如,当地时间4月8日,SpaceX 完成了首个私人太空任务,通过猎鹰 9 号飞船和龙式乘员舱,将四名宇航员送到了国际空间站。而此次私人太空任务除了将NASA 前宇航员 Michael Lopez-Allegria、美国领航员兼冒险家 Larry Connor、投资者兼前以色列战机飞行员 Eytan Stibbe、以及加拿大企业家兼高管 Mark Pathy 送上太空外,还将一套基于自组装机器人的先进构筑技术送上了天。
这项基于自组装机器人的先进构筑技术是由 Ariel Ekblaw 带领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团队开发的 Tesserae 项目,旨在探索可在太空轨道上重构、且具有环境自适应性的早期镶嵌原型。
六边形和五边形瓷砖旨在通过控制代码进行协调,并通过所谓的“永电磁铁”进行自组装,且瓷砖能够密封以创造加压环境。
根据报道,这项研究建立在先前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展的一项测试的基础之上,涉及七块在微重力环境下完成组装的模块。实验中还用到了树莓派控制器,然后观察其如何在国际空间站的过道上进行自组装。
至于最新原型,NASA 表示其中包含了一套繁杂的传感 / 永电磁铁机构,且具有全面的诊断能力(用于确定连接状态的好坏)和可重构性。此外,Axiom Space 在一份声明中补充道,这项研究有助于为将来“在轨建造卫星和未来太空栖息地”的前沿技术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和太空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科技已经全然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
相关阅读
-
简讯:雨中情连年多次被罚:环保与安全...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证监会公告显示,12月1日,雨中情防水技术集... -
微型电动车为谁而活?
实惠的价格外加呆萌小巧的车身造型,如今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引导下... -
焦点播报:从激光切割用户视角看50kW/12k...
2022年即将结束,万瓦激光仍是切割市场的主流。自6月起,创鑫激光在... -
重卡困境反转周期正悄然开始!
11月30日,以重型卡车为代表的上市公司领涨全市场,一汽解放强势涨... -
乌云正在笼罩小鹏汽车
对比蔚来和理想,小鹏今年过得很惨,尤其是下半年。现有车型产品需... -
天天快消息!宝尊电商太想脱离阿里巴巴
身为电商代运营行业老大,宝尊电商已连续五个季度亏损,今年前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