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融业两年平均增速7.8% 居国内主要金融城市首位
记者从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2021年以来深圳金融业保持稳中向好、稳中加固的良好态势,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初步统计,1~6月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247.85亿元,同比增长6.6%,两年平均增速7.8%,居国内主要金融城市首位。
记者同时了解到,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5.8%。在今年3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29)中,深圳位列全球第八名。
深圳金融业的各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79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7.36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8%和12.7%;银行业总资产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证券法人机构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居全国第一,在中国证监会近期公布的2021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中,中信证券、安信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平安证券等5家证券公司均获AA评级,数量占全国的1/3。
尤其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贷融资结构不断优化。6月末,深圳辖区制造业贷款余额8511亿元,同比增长14.2%;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5657亿元,较年初增长19.3%;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4558亿元,同比增速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绿色信贷余额3883亿元,同比增长27%,出台了《关于加强深圳市银行业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并认定了首批11家绿色金融专营机构。二是普惠金融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据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统计,6月末,全市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1万亿元,增长40.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今年1~6月,深圳辖内银行机构累计拓展首贷户5.9万户,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615亿元。7月,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财政局、工信局、国资委等联合印发《深圳市小微企业首贷户培育专项工作方案(2021~2023年)》,充分凝聚政策合力,持续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三是金融服务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上半年,深圳保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846.5亿元,同比增长7.4%,保险法人机构总资产5.7万亿元,居全国前列。截至6月末,深圳大病保险参保人数达797万人,参保覆盖率约50%,累计赔付12亿元,超过11.7万人受益;医保专属医疗险和重疾险保单突破111万件,保费收入20.38亿元,居国内前列。四是直接融资能力稳步提升。1~6月,深圳新增A股上市公司24家,数量居全国各城市首位;上半年,深圳辖区企业通过境内股票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合计超过3700亿元,同比增长16%。截至今年8月4日,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00家,其中深圳企业124家,数量居各大城市第一。
深圳金融业改革创新也不断取得新突破。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正式合并;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首批9个项目中,深圳占1/3;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正式启动,深圳传音控股公司获批成为全国首批试点企业。国内首部绿色金融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于2021年3月起施行,并率先发布国内首只绿色金融股票指数、首支绿色治理指数。数字人民币试点不断深入,已投产的应用场景、开设的数字人民币账户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另外,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港澳保险大湾区服务中心等重点平台加快推进,形成叠加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记者 郑海帆 刘聪)
相关阅读
-
农发行南通市分行以强基固本为导向 全...
近日,农发行南通市分行召开2022年年中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 -
“暖企”行动进行时!24924家企业退出失...
省法院9月22日公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成绩单:截... -
“供销社+党支部+公司”三方共建模式 ...
7月11日,公司正式成立了党支部。对于公司成立党支部的日期,梅州八... -
高州木偶戏成为茂名馆的“当家花旦” ...
在日前闭幕的2022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来自茂名高州市的国家... -
罗城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市场...
9月16日,记者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县积极深化... -
上半年广西住房公积金缴存额422.39亿元...
记者从9月16日召开的2022年上半年全区住房公积金运行分析会上获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