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 >

谷城县被纳入创建第六批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2022-07-29 09:28:20    来源:襄阳日报

今年,谷城县被纳入创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名单,是襄阳市唯一入选的县(市、区),机会难得,任务艰巨。

早在去年9月,该县就制定了《谷城县建设“工业强县、农业特县、旅游热县、生态美县、健康名县”实施方案》,“生态美县”建设全面加速。随后,该县又印发《2022年谷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和“生态美县”建设工作计划》,明确任务,细化分工,按时间节点如期推进创建工作。

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

加强耕地保护,统筹安排全县建设用地,耕地保有量达到55.44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82.96平方公里,严格落实《襄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划定全县城市开发边界的空间范围,涉及城关镇、经济开发区、石花镇、冷集镇,总面积6224.33公顷。

严把“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备案、审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通过备案、审批。

扎实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清洁生产、企业智能化改造与绿色升级工作,出台《谷城县国家级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工作方案》,为“十四五”期间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基地、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提供顶层设计。

对接省“技改提能 制造焕新”三年行动,推荐19家企业进入市级智能化诊断平台,“一企一策”形成智能化改造方案。推动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淘汰效率低、效益低、污染大的小作坊,培育效率高、效益好、绿色化的龙头骨干企业,以“成长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育大引强,推进全县企业阶梯式成长、雁阵式发展、链条化壮大。

不断提升生态保护与修复能力

湿地公园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周边耕地、田埂及部分道路种植的林果经济树种进行间接补偿,种植长度62公里。

“绿满谷城”再提升行动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42万亩、中幼林抚育10万亩、四旁植树110万株。

大力实施“矿山复绿”工程,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义务,加快复绿进程,打造绿色矿山。目前,已完成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4700亩、新造5000亩,完成油茶良种繁育嫁接育苗150万株。获评市级以上森林乡村4个、省级森林城镇1个、市级森林城镇1个。清理病虫害疫木19.5万余株,严格保护和管理古树名木,抢救复壮。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地监管,以“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无人机、红外相机、视频监控等技术,建设“天网、地网、人网”,全面提高保护区监测能力。

各乡镇(开发区)设置垃圾分类棚(亭)409个,购置四类直分车226辆、分类容器7377组,建成垃圾分拣中心11个、沤肥池163个,开展有害垃圾及可回收物有奖兑换活动,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全县289家重点企业纳入网格化管理,关停4家“散乱污”企业。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管理的通知》,集中转存和处置医疗废物。

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汉江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73个,县城市污水处理厂、聂家滩污水处理厂以及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良好,尾水排放均达标。

大力拆围,杜绝围网养殖,87座水库没有投饵、投肥、投粪等行为发生。茶庵、聂家滩、仙人渡等3个断面水质达到Ⅱ类考核标准,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重点监管企业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7个建制村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扎实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64%,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2021年12月,谷城县获得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产业结构 生物多样性 林业资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