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28年孵化器发展历程
回首28年的孵化器发展历史,保定孵化器发展经历了一枝独秀、渐入佳境、百花齐放三个阶段。
1994年,保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保定国家高新区成立,成为保定市第一家、全省第二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了低成本场地、高质量孵化服务以及相关资金扶持,探索建立了孵化器标准化服务。
1994年到2007年,保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率先改革,成为全省第一家由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企业,成立科锐特投资机构,开创河北孵化事业先河。
2008年到2015年,保定孵化载体建设渐入佳境。华北电力大学与保定国家高新区共同投资组建了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大学科技园,开启了政校合作建设孵化器的新篇章;保定国家高新区联合五所驻保高校成立保定电谷大学科技园,2014年,该科技园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2015年至今,支点科技企业孵化器、3S双创社区孵化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陆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9家企业孵化器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保定孵化器事业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政府和孵化器运营主体共同搭建的“四条主梁”的孵化体系。
“一梁”,完善的政策体系。保定市陆续出台了《保定市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保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双创政策,构建了以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创新创业动能激发、创新主体培育等为支持方向的孵化政策体系。
“二梁”,完整的孵化链条。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吸纳高校科研人员创业,到华电科技园服务校内科技成果转化,构建起创新链;从提供初级孵化服务,到以特色平台建设为特征的孵化载体支撑体系建设,再到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出了以众创空间为孵化前沿,以孵化器为孵化中继,以园区为孵化上游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园区”的高质量创新创业孵化链条。
“三梁”,多措并举的保障机制。2015年以来,保定市先后投入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吸引社会资金2.49亿元投入到孵化载体建设运营当中;2017年,以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试点市创建为切入点,形成了由“委托服务、评选监督、层级评审、赛训结合”组成的的评选工作机制;以孵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多部门有效联动,共同促进品牌创建、品牌输出、试点城市创建等工作。
“四梁”,行业发展的双协会组织。保定市率先在省内成立了众创空间协会、大学生创新创业联合会——双创联盟,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优势,在活动组织、资源对接、载体问诊人员培训等方面全方位服务,提升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的建设运营水平。
截至目前,全市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数量突破180家,省级以上孵化载体数量突破70家,实现孵化载体辖区全覆盖。孵化载体内科技型中小企业832家,孵化高新技术企业72家,实现纳税2.21亿元,孵化载体、入驻企业、团队获得京津冀130余家投融资机构累计1.78亿元的投融资。
相关阅读
-
农发行南通市分行以强基固本为导向 全...
近日,农发行南通市分行召开2022年年中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 -
“暖企”行动进行时!24924家企业退出失...
省法院9月22日公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成绩单:截... -
“供销社+党支部+公司”三方共建模式 ...
7月11日,公司正式成立了党支部。对于公司成立党支部的日期,梅州八... -
高州木偶戏成为茂名馆的“当家花旦” ...
在日前闭幕的2022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来自茂名高州市的国家... -
罗城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市场...
9月16日,记者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县积极深化... -
上半年广西住房公积金缴存额422.39亿元...
记者从9月16日召开的2022年上半年全区住房公积金运行分析会上获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