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数码 >

暂停定制盲盒业务,泡泡玛特想干嘛?

2022-03-18 12:19:44    来源:腾讯网

2021年被称为盲盒破圈之年。

“万物皆可盲盒”趋势愈演愈烈之下,众多淘金者纷至沓来,盲盒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而近日,成名于盲盒的泡泡玛特却手动按下暂停键,宣布暂停定制盲盒业务。

怎么回事?

乱象丛生的盲盒领域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出热闹背后盲盒行业的乱象,即商品价格一路飙升已经远远超过实际价值。

有记者调查发现,原本只值30元的玩偶,经过“盲盒”之手包装后就能被炒到七八百元。甚至有消费者为集齐一整套盲盒,不惜壕掷上万元。

随着“玩具盲盒卖七八百元成本只有30元”“消费者花1万元买106套盲盒”等话题相继冲上热搜榜,泡泡玛特再次站至争议中心。

对此,泡泡玛特回应称“我们再次重申,泡泡玛特过去没有,未来也不会以任何形式参与潮玩的二手市场”,同时表示“已经第一时间对业务进行调整,在未来与食品行业的授权合作中,全部暂停定制盲盒业务,以杜绝可能的食品浪费”。

这已经不是泡泡玛特第一次因为盲盒这种独特的销售形式,遭质疑声裹挟。

今年初,肯德基中国35周年之际,肯德基×泡泡玛特合作推出联名系列盲盒潮玩。

当时的玩法是:只要购买肯德基指定炸鸡套餐,就有机会get限定款手办。

后面的结果大家想必都已知晓,因手办广受欢迎,供不应求之下,二手市场的价格一路被炒高,还衍生出“网络代吃”服务,引发浪费食物、过度营销质疑。

中消协也出来发声:利用限量款盲盒销售手段,诱导并纵容消费者不理性超量购买食品套餐,有悖公序良俗和法律精神。

落得满地鸡毛。

综上:泡泡玛特选择在与食品行业的授权合作中,暂停定制盲盒业务,也算是一次“纠错”行为。

针对盲盒经济爆发之后,市场产生的种种乱象,从品牌角度,进而强有力的干预,防患于未然。

稀缺性与猎奇心

按理说,现今信息愈加透明化、公开化之下,大众对产品的价值与价格能更为快速且理性地进行判断,“野性消费”情况并不容易发生。

为何盲盒一出现,诸多消费者的理性神经就瞬间崩塌,感性迅速占据主导,强烈左右着消费决策?

1. 稀缺性带来紧迫感

物以稀为贵。

稀缺性往往能轻易唤起我们内心的需求和渴望,敦促着我们行动。商业世界里,产品一旦具备稀缺属性,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会急速提升。

品牌对稀缺性的利用,通常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时间,二是产品。

限时抢购就是利用时间,去给用户制造紧张感,暗示其尽快购买。限量购买则是利用数量,增强产品的不易得性,间接提高产品价值。

盲盒营销主要运用的稀缺性原理中“产品”一项,通过设置“限量款”“隐藏款”,将产品稀缺属性放大,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

人们总是格外珍惜稀缺资源,并不自觉地认为其有更高的价值。哪怕事实并非如此。

2. 猎奇心理作祟

第一个吃螃蟹的未必是勇士,但一定是猎奇心极重的人。

盲盒营销的关键点在于“盲”,也就是未知。人们对未知领域、未知世界展露出来的天然好奇心,是社会得以进步、文化得以发展的一大原始动力。

而盲盒产品,就是抓住了这一原理,知道具备不确定性的东西对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来说,有着难以抵抗的诱惑力。

事实也确是如此。

多重作用之下,就有了如今的盲盒市场。而万物皆可盲盒之下,这个尚算新兴的行业也逐渐暴露出发展问题。

比如涉嫌诱导过度消费,比如商品质量差,比如价格虚高。

市场经济,存在即合理。盲盒有它独特的吸引力,这一点我们不否认。

只不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行业想要长远有序发展,身在其中的品牌都得共同参与维护健康向上秩序。

泡泡玛特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暂停定制盲盒业务 泡泡玛特想干嘛 泡泡玛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