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沸沸扬扬的肖战粉丝事件,12年前这部高分电影早就精准演绎过了!

2022-02-28 17:48:59    来源:龙在琼宇

原标题:沸沸扬扬的肖战粉丝事件,12年前这部高分电影早就精准演绎过了!

事情的前因后果已经有很多详细的科普,简单来说就是肖战、王一博的CP粉,写了一篇名为《下坠》的同人文,发表在了LOFRER和AO3平台上。这两个平台分别为国内及国际较大的同人文创作聚集地。

文章的衍生饭制图片

举报很有成效,目前内地用户已经无法正常访问AO3网站,LOFRER和B站都有大量涉及同性题材的作品下架。

大多数学生都投入到这场“运动”中,立刻服从了这种集体化的狂热。仅用了五天,学生们的言行就与当年的纳粹毫无二致。

他在班级里设定了一种“独裁体系”,自己作为班集体的“元首”,学生们服从他的指令。

赖纳为所有人制定了规则,发言必须起立,课堂上必须坐姿笔直,对自己的称谓必须是“文格尔先生”,以便让所有人达到一种纪律性的统一,因为“纪律铸造力量”。

他带领学生们做整齐划一的踏步运动,发出巨大的脚步声响,让学生们感受什么是所有人融为一体的兴奋感。

赖纳还重新排了座位,让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成为同桌互相帮助,这样整个班级作为一个集体,会共同进步。

为了加强集体认同感,赖纳让学生们自己为这个集体取名,并且自行设计Logo和制服。于是,一个名为“浪潮”,一起穿白衬衣,Logo是一个海浪,固定手势是比划一个波浪的组织诞生了。

到这里,老师赖纳提出的要求不过是一个核心:整齐划一,有集体意识。这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高明的地方,但后续却引发了诸多恶果。

学生们自发开始了一场小型群众运动,把浪潮标志贴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甚至喷涂在了市政大楼上,以此显示组织的力量。

加入“浪潮”成为在学校里生存的关键,低年级的学生如果不会做固定手势,就不许进学校。同班同学不愿意穿白衬衣,上课举手发言就会被无视。

“浪潮”的成员们在校外划归了专属地盘,没有组织的批准,你就不能在我们的场子里玩滑板。

“浪潮”为什么能迅速调动起这群年轻人的狂热?因为在这个集体里,家庭背景如何、谁的相貌出众、谁的成绩好等等所谓的个人优越条件都已变得不再重要,每个人都面貌相同,看起来是在某种程度实现了“平等”。

片中的主角之一,穷小子马尔科对此正深有体会。他的女友家庭条件优越,但自己的家境并不出众。带着些许自卑心态的他,在集体里第一次成为焦点,这样的快感让人几乎欲罢不能。

对另一些人来说,“浪潮”还意味着生活的全部意义。

缺少家庭关爱的蒂姆,在这个集体中找到了依靠。家庭没人在乎自己,但可以寻找老师的安慰,毕竟老师是自己的“元首”。

还有的人收获了一帮“阶级兄弟”。平时被欺负没人管,现在有兄弟撑腰,什么都不怕。

对有各种各样烦恼的年轻人们来说,“浪潮”这个集体带来的归属感、成就感和权力欲,基本解决了成长中的负面情绪。有组织的依靠,他们可以用集体的名义去实现无尽的私欲,最简单就如滑板场占地盘。

当不利于集体的事情发生时,举报成为一种参与感极强的形式,这让成员觉得自己成为维护集体利益的英雄。

这个实验让身为发起者的赖纳都有些迷失,一度沉浸在个人崇拜的快感中。

于是在这个密闭空间内,就形成了“沉默的螺旋”:反对者的声音没有得到响应与赞同,从而保持沉默。另一方声量越来越大,使集体中接受到的信息都趋同,于是更加人多势众。

电影中这样的“集体主义”,其实就是现在众多粉圈的缩影。

有共同的“信仰”,从而建立起了能够产生心理认同的集体。各种各样做数据的行为,让所有人整齐划一,名义上是“消除差异”,实际上是抹杀个性。

当集体认同感形成,就开始了排除异己,打压“对家”等种种行为,试图通过团结的力量消除现实中自己的卑微怯懦,让自我被放大。

一旦深陷其中就很难意识到,狂热是一种灵魂的疾病,它在默默让一个人变得偏执,失去思考的能力。

在现实中,是一个流量明星付出了口碑代价,而在电影这个故事中,是心理崩溃的学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关键词: 整齐划一 沸沸扬扬 各种各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