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从过去走向“春”——对《春》的简单的分析

2022-03-06 13:44:45    来源:情感在线直通车

原标题:从过去走向“春”——对《春》的简单的分析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样,在看完一个小时后,面对着制作名单,心里忽然涌现出一种疑问——“哈?发生了什么,那个机器人到底变成了谁,这么快结束了,我前四十五分钟,白看了?”满脸的黑人问号。唉,别着急开怼,先分析一波。

马克思说过,“人总是社会的人。”要先了解人物,就要先了解其所在的社会。虽然影片对此没有多少体现,但我们还是能从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从春的经历以及上述图片相关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信息,首先,电影所处时代的生产力极其先进,在教科书上写着——机器人负责绝大部分的工作,但像春一样的孩子却干着最危险的工作。从社会底层摸爬滚打过来的春见识到社会现实的一面,他对金钱的欲望几乎是打进他的骨髓。而来未拥有幸福的生活,开着一个相当具有文艺风的小店,不愁吃来不愁花,这和春有很大的区别。所处经历的不同导致他们对一些事物会有很大的分歧,这就导致来未对春售卖扣字的生气,也道致两人在飞机场上的争执。

而龙也跟春一样,从阴暗的地底走在阳光照耀的街道,这就导致两人在某一些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就比如对钱的渴望,都曾干过某些先不得光的事,也都有对朋友的善良。

只不过春关心的是来未,龙关心的是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龙是没有遇见来未的春。

其次,让人实在不解的是,为什么在机器人包揽绝大多数的社会背景下,除了一些片段外,就没有出现过了,在理应先进的,未来的社会却更多呈现的是过去的景色,为什么呢?

承接上文,在理应发达的未来却与过去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在文中的集中体现之一便是春从海底捞回来的“纽扣”明明具有非常先进的功能,能当投影仪,录像机,又能当分析镜,外表却异常朴素,内部结构也一览无余。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对未来的象征,一种在科技发达前提下仍拥有人文主义的未来的象征,即使功能怎么变化,但它代表的恋人的爱,那火红的对生活的热爱是不变的。

而另一处过去的代表就是来未与春手里的,推动着剧情的魔方,老医生说过这是几十年前的东西了。而它代表的爱不也是没变吗?

终于,来到大家最迷惑的地方,那就是最开头的机器人到底变成了谁,前45分钟几乎就是明白着告诉你春是QO1的,后15分钟啪啪打脸,告诉你想错了,其实春还活着,来未死了,就硬转。先不说合不合理,先分析一下我们为什么会产生QO1变成春的看法。

首先,最开始,我们没任何决定性证据证明男女主中谁死了,只是看到了一个老人委托一个机器人帮助其中还活着的另一个人。这时转折来了,误以为自己是机器人的男主以为自己从机器人变成了春,而由机器人变的来未,是顺着剧情发展才出现的,这就导致了一个逻辑漏洞,让我们误以为机器人变成的是春,而不是来未。

当然,平心静气地说,这种想法好是好,但为转折的铺垫太少了,老医生谈到过去的未来总说,“你说真实的未来啊”,少数的提示就是龙对春说,“好久不见,这段时间你去哪了?”但仍显单薄,我怀疑是没钱,没想法硬升华的。

首先,当我看到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时,我楞了,一个小时能讲点啥,当然后来也确实证明时间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伏笔不够啊,情节不够完整的,诸如此类。但作为一个讲述爱情的电影还是挺推荐,我没谈过恋爱,说不了什么,也只能说祝有情人白头偕老了吧……

关键词: 白头偕老 集中体现 绝大多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