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数字赋能打造乡村振兴“最强大脑”

2022-04-13 08:58:54    来源:高度新闻

建设全程可视化、可溯源制种基地,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立网络“中介服务超市”,开创不见面“网上竞标会”;推动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既降成本又增效率……近日,记者了解到,在萍乡市湘东区,数字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政务服务、基层治理等领域。

新型政务服务“智”取“民心”

“办事像网购”“最多跑一次”“大数据先行”……萍乡湘东区于前不久开出“中介服务超市”首单,这套“不见面开标系统”在湘东区的应用日趋成熟。

据了解,“中介服务超市”是由省级统建,按照“一个平台、全省公用、分级实施”原则,进行运营、服务和监管,实行平台支撑、事项管理、入驻服务、网上交易、投诉处理、信用监管等为一体的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和监管平台。“‘中介服务超市’可提供工程建设、审计、土地、环保、勘探等数十个行业领域的中介服务事项,目前,全省已有55家具有中介资质的企业入驻。”萍乡市湘东区政务服务中心业务股股长朱邓冰介绍道。

不仅如此,萍乡湘东区还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和服务“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改革,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97.87%。“现在操作越来越便捷了,以前我们领发票,要带金税盘,过来排队领号,还要税管员签字。现在我直接在办公室进行申报,然后带上手机和身份证到办事大厅机器上直接领,大大缩短了办税时间。”湘东区一家建筑公司的办税人员王斌说道。

智能化管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说起陶瓷厂,可能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高能耗、高污染。江西华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湘东工业园较大的厂房之一,走进厂区,数据监控中心呈现在眼前,一块巨大的屏幕几乎占据了整面墙,上面显示着温度、用电、用气、排放等各类监测数据。

“通过改造后,我们厂从生产到包装实现了全自动化,不仅能耗降低了,而且产量也提高了。”该公司设备部经理朱海燕说,全面升级改造之后的厂房,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监控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实现了智能化,大气排放低于全国标准,废水更是实现了零排放。

“以前我们在这里上班都是手工劳动,我要把不同花色的瓷砖分配到不同的生产线上,一天下来非常累。现在操作机器,轻松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该公56岁的工人刘雪平感慨道。

数字应用还在农业生产方面大有作为。在萍乡湘东区排上镇制种基地,稻田中一台不起眼的设备——智能监测物联网基站,却有着强大的功能。气象、虫害、土壤、图像……这些信息都能在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的大屏上实时监测。

“这套设备能实时采集农田数据,通过AI算法,智能预判气象、地质和虫情灾害,图像化、图表化的信息让农户一目了然,可减少农作物经济损失,提高农作物产量。”湘东区排上镇北村村级党建宣传员肖利锋说道。

“数字乡村”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

随着萍乡湘东区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雪亮工程”全面应用,高清摄像头覆盖了全区每一个重点路段、路口,以及学校、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

同时,在峡山口街星群社区,社会治理综合体队员只需通过AI云广播即可完成对铁路沿线巡护。

“队员们在监控大屏上盯着铁路沿线一举一动,发现有人翻越铁路,立即通过广播进行喊话,对于喊话不听者,附近巡逻的队员就会进行现场劝阻。”综合体队员张万红如是说。

“数字乡村”开启了乡村治理新模式,通过一个数字平台实现信息互通,提高了乡村各项事务的办事效率,实现了乡村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

编辑:陈莉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技术 在办公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