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世界读书日 | 这样读书,收获比别人丰富几倍的人生

2022-04-21 19:02:05    来源:译林出版社

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在你工作、学习之余,想要休息一小会儿,来娱乐一下。而在你意识到之前,就已经浪费了一整天时间来观看喵星人视频,你的眼睛和灵魂都疼痛得厉害。

我们在不同的社交软件之间反复横跳,自以为快速地大量浏览能够获取信息。然而,休斯敦大学教授、《快时代的慢阅读》作者大卫·米基克斯说,这些永不停歇的文本潮流“妨碍了需要投入时间并集中注意力的真正阅读”,“ 每个人都经常阅读,但是都读得很糟糕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

4月14日,《快时代的慢阅读》的译者、北京外国语大学陈丽教授,在译林出版社、清华大学图书馆、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联合举办的“ 回归文本:快时代的慢阅读”活动中,带我们一起回归文本,走进快时代的慢阅读。

陈丽教授做专题分享

本文整理自“回归文本:快时代的慢阅读 ”活动速记稿

“理论的焦虑”背景下对文本的回归

《快时代的慢阅读》是令哈罗德·布鲁姆受益的文学阅读指南,很显然布鲁姆在这中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布鲁姆对这本书的评论是:它是指导我们成为伟大读者的一本指南

我想以布鲁姆为切入点来讲。布鲁姆和米基克斯在文学上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米基克斯在纽约大学读硕士,接着在耶鲁大学读博士,布鲁姆从1955年起就在耶鲁大学担任教授,1988年起他同时还兼任了纽约大学的教授。他和米基克斯早在他任教纽约大学时就已经非常熟悉了。

大卫·米基克斯

布鲁姆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最具影响的西方文学理论的理论家之一,他的重要性在于,他往上承接了新批评的文本细读,往下延伸到我们今天所讲的在理论之后又再次回归文本。

布鲁姆在耶鲁大学任教时,正好赶上20世纪中期耶鲁学派的崛起。 布鲁姆毕业以后开始自己的理论研究道路以来,他对注重文本细读的新批评进行了反叛和否定。中国读者对布鲁姆最熟悉的就是他在1973年出版的《影响的焦虑》,这本书奠定了他重要的反叛新批评的思路。

《影响的焦虑》英文版封面

20世纪后半期一度理论盛行,叫非理论不文学,即一谈到研究就必须提到某一种理论。布鲁姆在理论甚嚣尘上的时候,又对这种无理论不文学的状态进行了批判,起到了维护文本和维护正典的作用。

我每年都会遇到本科生、研究生谈论文构思,他们说自己细读了莎士比亚的某个文本,很有感触,可是不知道用什么理论去写,这就叫“理论的焦虑 ”。米基克斯的这本书就是 在理论的焦虑的情况下,是 一种 在理论之后的对文本的回归

假如说布鲁姆的《西方正典》是提供一份阅读西方文学经典的指南,那么,米基克斯作为布鲁姆的学生、朋友,他的《快时代的慢阅读》写作初衷是提供一份回归文本的策略指南,也就是教你怎样来读书。

《快时代的慢阅读》在出版后广受好评,米基克斯也接受了《纽约时报》等几个重要媒体的采访。他在采访中提出, 受理论培养起来的学术研究员们,其学术性妨碍了深度阅读。这个观点令人震惊,至少我们受到专业学科教育的时候,认为像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批评等这些理论,都是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但是米基克斯走到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回归文本的角度,来反驳理论的乱花迷人眼。他认为 这些书对于我们的意义是: “它们怎样改变我们的思想以及我们对生活的体验。” 他在这里强调的是读者的参与,阅读不仅仅是关于作者的生命,也是关于读者生命的过程。

如果说 布鲁姆提供了针对理论焦虑的一种解药,米基克斯则提供了联结文本与读者的一道桥梁。

快时代的阅读症结诊断与指南

《快时代的慢阅读》很自然地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之所在和解决之道;中间用大量篇幅传授阅读的十四条规则;第三部分,教我们怎样阅读短篇小说、长篇小说、诗歌等不同文体。

这本书首先是文学阅读,其次它是有问题意识的文学阅读。我想讲的是问题意识。我在翻译这本书提到了两个词,这两个词非常形象地描述我们今天的阅读困境: 上网磨洋工持续性走神

我们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有的时候会休息一会,打球、散步、游泳,总有结束的 时间。可是有了网络,在网络时代就会变成持续性走神,打一小会游戏或拿起手机看看短视频之类,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

米基克斯诊断的问题是,现在的问题不是不读书了,而是在高度碎片化地读书。而大量的碎片化、不成体系的信息,对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危害。第二个误解是,我们是为获取信息而大量阅读。米基克斯极其反对这一点,他提倡放弃手机和电脑,看有长度的书。这就要求回到阅读本心,以一种缓慢的方式来找到文本更多的意义,使它和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为了愉悦自己而读书。

第三点,强调读者的参与。读者通过缓慢地、有效地阅读,积极参与了文本的意义生成。通过积极地参与文本的过程,我们把自己的经验代入进去,从而使意义更加丰富。这样的话文本本身不是自给自足,所有人看的都是同样的文本,但是每个人看完都有不同的体验。

我们也可以像布鲁姆一样,完全可以开出自己的文学正典书单,也就是说一切能够打动你、让你一遍再一遍地看,一遍再一遍从中悟到新的东西的文本,这就是属于你个人的文学的正典。

缓慢阅读的具体路径

这本书的主体部分给了14条规则,教大家怎样有耐心地缓慢地进行阅读。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和阅读体验,选择了三四个例子,一起感受一下什么叫缓慢的阅读,以及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反复咀嚼能够体验到新的东西。

第一点,注视题目。书里给了很多例子,比如美国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明明写的是一个坏人,题目却叫“好人难寻”,就是有这样的寓意在里面。

第二点,叙述声音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非常重要。仅仅作为阅读享受来说,你在阅读过程中要意识到谁在说话,即谁在给我讲这个事情,可以从中挖出很多作者想透露给我们的消息。这还不仅仅是我们讲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和第三人称叙述者的叙述角度的问题,要对这个说话有变化时充满敏感性。

第三点,探索不同的道路。比如说作者的修改,海明威,是很著名的例子,他修改他小说的结尾39次。作为读者来说,并不在意作者修改了多少遍,尤其是不做文学研究,就很少去找他之前的39遍的版本来对着阅读, 读者永远阅读的都是最终的版本

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告诉学生:你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第一印象。文本中有很多让你觉得很特别的地方、奇怪的地方、超出你的预期的地方,那个时候就叫不同的选择(alternatives),也就是说你认为应该这样,但是偏偏那样了。这种不同的选择往往具有意义,值得你花时间去用心体会。

最后一点是关注戏中戏。 书中没有讲,是我自己总结的,是来自于《哈姆莱特》的灵感。哈姆雷特怀疑到他父亲的死和他的叔叔有关系,所以他安排了一场戏中戏,安排宫廷的演员们来给他的妈妈和叔叔演一场戏,来测试他们的反应,讲他们谋杀老王的内容戏。

本尼迪克特•康巴奇出演《哈姆莱特》

阅读过程中,很多文学文本会安排平行结构,来提醒你主题在什么地方,提醒你重要的信息在什么地方。有时候你们读完没有找到重要的信息,就想一想在里面有没有平行安排的内容,就是戏中戏或者故事中的故事。

读者最关心的7个问题

在活动最后,读者一一向陈丽教授提出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

这里整理出的7个问题,也是常困扰读者的阅读问题。来看看陈丽教授作为学者、译者,和热爱文学的读者,如何回答吧。

01

书读完就忘了,怎样让阅读留下记忆?

点击空白处查看陈教授回答

我的心得是,背和写。米基克斯在这本书里面也提到了背诵,可以只背特别打动你的那一两段。第二种,就是写。写是深度阅读的结尾部分,像我们做文学研究,很多时候原创的观点就是在不经意的笔记中,日积月累,到最后就有可能变成一篇成体系的有深度的文章,这就更加深理解,保证你绝对不会忘。

02

法读完一部厚的文学作品,怎么办?

点击空白处查看 陈教授回答

如果想持续阅读一本书,还是要有时间保证,可以一周至少读一到两次。只有持续地读文学作品,才能越来越感兴趣。第二,推荐第一次读以泛读为主,抓中心事项。读个大意,再回来慢慢细读。所以,我推荐你愉快地读,有的时候是大声地读,持续地读就可以了。

03

如何做笔记最有效?如果是用电子阅读器去阅读又该怎样做笔记?

点击空白处查看 陈教授回答

我偏爱纸质书,因研究需要,也会大量地看最新出版的外国小说的电子书。最新版本的Kindle可以做笔记,我仍然觉得很不方便,我也不喜欢在纸书上面画,所以看书时会打开Word文档,直接在里面输笔记。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通过搜索内容,把同一个主题的内容关联在一起,这对你的思维和阅读心得形成体系非常有用。另外,我习惯于在笔记前写上几个关键词,比如说哪个作家、慢阅读之类,就是为了方便搜索。这一点非常有用。

04

有时候会同时看好几本书,这样做有问题吗?

点击空白处查看 陈教授回答

我知道很多朋友都这样做,我自己有时候也这样做。假如纯粹为了打发时间,利用碎片时间同时看多本书,这个无可厚非;假如你想有所收获,我的原则是一旦开头就一定读完,这就是督促一下自己,毕竟现在这个社会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事情太多了。

05

听书能达到深度阅读效果吗?

点击空白处查看 陈教授回答

我在做家务、在路上的时候也会听书,我把它当作第一遍阅读的泛读,要达到精读还得对着文本坐下来细细看。我还意识到,好多有声书和文本并不特别一致,它是说书人理解之后的诠释,他重音读的部分和自己的感触往往不一样。所以,假如要深度阅读还是需要有文本读的过程。

06

慢阅读和深度阅读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点击空白处查看 陈教授回答

深度阅读一定是慢阅读,慢阅读强调的是速度,深度阅读强调的是你读得深入程度。第一遍可以读得浅一点,只要你保持持续阅读。如果一上来就读得非常深,会导致中途放弃。很多书的观点会有一个转变的过程,看了开头就放弃了,实际就错失了一个保障,还不如一开头读浅一点,把它读完。

07

您有什么好书要推荐给大家呢?

点击空白处查看 陈教授回答

我觉得布鲁姆的《西方正典》是非常好的入门,他提到了26位作家,你可以不同意他,但是如果你没有别的书来读,这26位作家是你永远可以时刻拿出来读的。

以上就是陈丽教授关于阅读的一些分享,有没有解开你在阅读中的一些疑问呢?

活动最后,陈丽教授也代表译林出版社向清华大学图书馆赠送了《快时代的慢阅读》。清华大学的同学们也可以习得快时代的阅读指南,收获阅读的至乐啦。

陈丽教授向清华大学图书馆赠书

你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有什么阅读、做笔记的小窍门?或者是有哪些疑惑呢?也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

“世界读书日”就要到啦,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挚爱好书,收获读书的快乐。

本期编辑:水晶

关键词: 耶鲁大学 清华大学图书馆 译林出版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