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技术转产品:从momenta到腾讯字节阿里
01
About me
我本科是北邮的,学的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不是计算机科班,也算是一个比较偏技术的方向。本科就做过一段产品实习,在大三的时候去了一家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做一个偏B端的产品,是对接公司内部业务的数据平台。在这个公司从18年5月份到19年6月份实习了一年左右
研究生在北大,期间做过4段产品实习
第一段是在腾讯,也做的自动驾驶方向。第二段在微软,做比较偏技术的方向,是一个深度学习的模型编译工具的产品,实习的这个组整体氛围都很技术。第三段在字节商业化部门,在行业变现实习。第四段在阿里的天猫商家营销中心实习,也是比较偏商业化的一块业务
02
为什么确定走产品方向呢
大三的暑假其实有在考虑保研还是工作。当时想如果不能保研到很好的学校,就直接工作选择产品了,毕竟也通过实习了解了这个工作是做什么的
后来保到北大读研究生以后,研一有一些动摇,还是有点想做技术的,当时是想在实验室好好打磨一下自己,结果遇到疫情了没法去实验室,只能做一些远程项目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不太适合写代码,因为只要遇到bug我就不想睡觉,想一直去调,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喜忧参半。所以说我还是觉得可能产品更加适合自己,找实习的时候就都找的产品方向的岗位
03
有为做产品做了哪些准备
第一点是保持对行业的关注
我平时会比较关注互联网、快消、硬件等行业的一些新闻,自己也会想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
比如说阿里最近在调整组织架构,今年他就把淘宝和天猫可能会合并到一起,淘宝天猫的营销也和阿里妈妈的营销合到一起,我就经常会想为什么会这样做,然后可能从战略层以及产品层会自己去做一些思考。但我的思考一般都比较碎片化,没有记录下来,这也是未来自己可以改进的一个点
第二点是提升自己的硬实力
我在自己的找实习和去企业实习的过程中都没有怎么看面经和产品技能的系统的书,我自己可能更提倡深度思考,通过做中学的方式去总结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比较幸运的是,我做的每一份实习都是某一个垂直行业的。就比如说我在字节是做教育行业的商业化。在天猫的话做的是电商面向店铺的一些东西,我会去把自己放在行业里面不同的角色去思考这个行业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再结合自己的产品的这个现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这可能是我思考过程中不太一样的一个地方,也给我的产品能力带来了很多的提升
就我个人而言的话,我不太喜欢看网上写的一些过于教条的东西。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实践中对自己做的事情有深入的思考和复盘
04
对想从事产品工作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1.思考自己和职位要求的匹配程度
对于小白来说,我认为可以去思考产品经理他需要的能力是什么,将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情罗列出来去看哪些东西是和能力相匹配的,并且将这些匹配点体现在自己的简历和面试中
2.调整心态,做好手头的事情并能够思考的更深一步
在心态方面,我觉得需要对自己足够的自信,不要过于的焦虑
如果你是一个小白想成为一个产品,你可以做的事情是丰富自己产品相关的履历。比如参加一些电子商务比赛或者互联网创业大赛。在产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你可以自己去尝试扮演一个产品的角色,想清楚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在面试的时候,这个项目就可以作为一个点展示给面试官
如果你是一个已经有一些实习的同学,那么你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弄清楚自己每段实习里做的每个需求是为什么而做,怎么样可以做的更好,需求之间有什么联系。将每一个需求吃透并且放到大的业务背景下去看,这样的思考可以带来不少的提升
3.明确方向,精准打击
至于对自己能力上面的一些培养的话,可以看一些就是我们说培养逻辑思维的书,比如说像金字塔原理。另外需要知道自己想要去做哪个行业哪一块比较垂直的业务,因为现在产品分得很细,它既可以分成那种比如说数据类、产品策略类、产品、c端、b端的产品,它也可以按照不同的行业分类,比如说去电商去教育
我认为在找第一份实习之前,应该先明确自己未来3~6个月内你想做哪个方向,然后朝这个方向去准备一些行业上面的一些知识,然后去分析一下这个行业这块领域做的比较好的一些产品,让面试官知道这个同学是有备而来的,是有自己的一些思考
4.让面试官一下就能知道你在说什么
在面试的过程中的话,比较重要的是回答问题要有逻辑。不能平时聊天这样漫无目的,可以在平时说话的时候就刻意的去练习自己说重点的这个能力。能够让别人马上知道你在说什么,能够马上回答人家的问题,这一点很重要
5.点滴积累方法论
至于产品一些方法论上的东西,我觉得现在就是不管是公众号还是小红书上各种文章都很多,可以见缝插针的看一下。有一两段实习后其实会有自己的一些做事的方法,就不用再看了,把自己的东西做好就好
05
意思是小白其实不需要很多基础知识?
我认为这个基础知识是有针对性的
对于面试官来说,他们第一看回答问题有没有逻辑,有没有回答到点上。标准答案式的东西可以有,但必须要加入自己的理解。逻辑的话是平时潜移默化的思维习惯,可以参照前一个问题在生活中锻炼一下
第二点的话就是你要对你面试的这份工作有清楚的认知,对你要做的事情有自己的思考,我觉得这是更重要的
第三点的话就是要把自己的简历吃透。比如说你写了一个电子商务比赛的项目,你可以按照一个思路去想你简历里面写的每一个东西,比如说是你做它的背景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做它做它的好处有哪些?然后它面向的用户是哪些,它的好与坏是哪些?那在这个过程中我做的好的是哪些?我做的坏的是哪些地方,那坏的地方我怎么样去改进,好的地方我怎么来更好
就是对于自己项目中的写到的每一个东西,你可以按照这样的一个框架去梳理,这样的话其实你会发现你做的事情远比你想的多,然后你的思考也会更加的深入。另外思考项目的框架也可以随着你的面试和实习的丰富不断完善
06
一般的产品面试流程
这个好像不同公司都不一样。就暑期面试的话,阿里的面试一般会有单面加一轮hr面,第一面的话就是你的师兄,然后第二面的话是Leader,第三面的话是你的主管,最后一面是hr面
像腾讯的话不同的bg的面试形式也不太一样。比如说游戏部门或者微信可能会有群面,第一轮群面完了是三轮单面,然后最后是hr面。其他一些BG可能只有三轮单面,最后是hr面
像字节是去年才开始加暑期实习这件事情的,然后字节去年的话是一轮群面加三轮单面加hr一面,暑期的话大概是这个样子,如果你投的早的话,可能会减少一些面试的轮次
秋招和暑期大同小异。秋招美团是没有群面的,美团就是先做个笔试,三个业务面,最后一轮hr面。腾讯的产培是比较特殊的,产培的话先有两轮群面,然后是GM面,GM面后是群面和部门双选面试,双选如果通过就拿到了产培offer
就我个人的惨痛经验来说,产培如果挂了是很影响腾讯秋招的,因为产培面试的同时腾讯正式的秋招面试也在进行中。可能你心仪的部门已经招到了合适的人选,就没有机会了
总结一下,暑期或者秋招各个公司都可能
会有群面,然后是3~4轮的单面,最后就是offer环节,大概是这样的节奏
07
有什么比较常见的问题吗
你在不同公司实习学到的东西有什么区别? 产品经理的素质和能力是什么?你认为这些能力的优先级排序是怎样的? 针对某一段实习或者某一个需求说你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要做产品经理,你对自己的未来是怎么规划的?为什么要面我们这一块业务? 如果你有很多offer,你怎么样去选择?你怎么样去做出选择?08
面试者中有哪些可以脱颖而出技巧
我单面面的很多,就我觉得单面就是让面试官对你印象深刻的话,就是说就你对自己的东西你要有清楚的认知
第一点的话,要学会多思考一步。实习做的事情实际可能是简单的,但你要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以及为什么做成这样,然后我觉得我做的比较好的点,就是我会站在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某一个东西,给不同的角色带来的收益
比如说我在自己的商业化这段实习里面,它其实就是上线一些策略,然后你要去看这个策略,它会给C端的用户带来什么样的收益,给我们B端的用户也即我们的广告主带来什么样的收益,最后是要看给平台会带来什么样的收益。你要去思考做这件事情对不同的角色的利弊以及你是如何权衡做出最终的需求的
第二点的话,就是你要对自己做的这个东西如何去迭代有一个清楚的认知。现在可能我只是做了这个东西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第三步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要你如果你能够有一个这样的深入的一个思考,就对于一个校招生来说其实是很牛的
第三点我觉得是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需要有应用场景,你不要只是去浅层的去执行一个需求,你要先想清楚这个东西的场景是什么,以及这个场景到底有多大,值不值得你去做
比如说微信搜一搜,用户可能是有想要看搜索历史这个场景的,那这个用户的场景有多大,你需要去思考,你知道的这个场景有多大以后,你才能够去决定要不要做这件事情。我觉得这个也是你可以放在你的这个经历里面去把它讲进去的一个东西
第四点的话,因为我可能比较特殊,目前我还没有做过C端的产品,我做的都是b端的一些行业上面的一些解决方案或之类的。我觉得如果是做这一类产品的同学,需要对这个行业有很深入的这样的一些理解
就是比如说你做在线教育,为什么大家愿意在线上上课,为什么用户愿意这样走?为什么广告主愿意来投放?你可能要想一下这些点。
最后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其实我们实习的时候做的东西都很散,就是可能今天做一榔头明天敲一锤子这个样子,但是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你在讲的时候,或者你在写简历的时候,你需要把你做东西当成一个项目把它串起来
比如说这个东西要成型,它肯定是经过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他才能完成的,整个项目可能不都是你做,但你要想清楚你做的东西在这1234步中的哪一步里面去,用这样项目串讲的方式让面试官也让你自己清楚知道原来你做的是这样的东西,你做的这些事情它属于哪个步骤,给不同利益方带来了怎么样的收获。我觉得这个串讲能力是很重要的,既能体现你的工作,又能体现你的思考
另外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需求,不要编理由来解释,老老实实的说这个东西是什么就好,但是你可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比如这个需求是大ld拍板做的,但是你可以讲你还有一些让优化的想法。不要只停留在执行上
09
日常工作内容如何
第一阶段:新人入职
1.看文档:先大致知道这块业务在做什么,提炼出自己的一些问题
2.采访不同角色的人快速了解业务:公司内部的角色包括运营、开发、销售等,问一下他们对业务的认知、每天的工作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公司外部的角色主要是用户。在这个采访过程中,带着自己在看文档时的问题去聊天,对业务的全貌形成了解
第二阶段:正式开始打工
1.看数据:从产品数据找问题,看有哪些优化空间
2.形成需求:了解这个需求的相关利益方,平衡各方收益并且协调资源来做事
3.写需求文档
4.评审排期:开会、解释背景和必要性
5.开发答疑解惑:持续和开发、运营人员在开发中保持沟通,保证需求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开发的
6.测试走查
10
对已经入行的同学
想进一步提升还要做哪些努力
这个问题我现在来回答还比较难。我觉得就是如果想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的话,我觉得有几点
第一点就是如果想要做一个好的产品的话,可能要深耕在某一个行业或者你的某一块业务上,要有持续的输入才能够有一个很有效的输出
第二点的话就是要自己主动的去思考。就是去思考这个行业究竟还需要什么东西,就这块业务究竟还需要什么东西,自己去找一些东西去探索
第三点的话,我觉得就是可能要怎么说,要对人性有一些理解。我觉得还是需要知道用户他到底想要什么,并且能够克制优雅的满足他的需求
第四点的话,就是必须要懂怎么样做生意,需要明白整个商业模式。就算只是一个做功能的人,也需要懂这块生意是怎么完成的。因为很多人他可能只做一块整个价值链的一个环节,他不知道这个完整的价值链是什么
如果你能通过局部去把整个全局给了解到,那你其实在做很多事情的过程中,都能够平衡成本和收益,就可以在最开始做某块东西时候,去意识到这个产品的一些商业竞争力在哪里,从而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上面去做一些好的取舍
第五点的话,就是在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上,需要成为一个能够同时向上管理,也能向下管理的人,向下管理的话就是能够协调一些内部资源,就比如说我们内部的一些产业,然后共同把这些事情给做成向上管理的话,其实就是你能够说服你的mentor,让你去做这件事情,能够让他认同这个东西的价值,然后让他能够帮助你去协调外部资源
第六点的话就是需要对自己手头的事情负责,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能够快速落地也能够解决问题
11
一路走来有有遇到过哪些坎坷吗
最大的坎坷就是你在工作的过程中就是老存在没有资源的问题,就你这个东西其实很成型的,但老是没有人帮你做,就是没有研发不够,或者说优先级不够高,然后就很苦恼自己没有产出的这种苦恼吧
有些能解决,比如说像很小的那种需求,你可以通过去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它也比较简单做去说明它的收益,然后去让人给你解决。但有一些可能的确解决不了,就只能享受思考的过程了
12
从同龄人身上获得过哪些感悟
要和自己比较,不要和别人比较
如果每个月你都认为自己比上一个月进步了,我觉得就很好了。如果你永远都在和别人比较,你就会陷入一个内耗。 因为外部的要求一直都在变,如果过于关心外界的声音,就会永远焦虑。我觉得这就很没有必要而且会很累
相关阅读
-
骁龙625神U加持 小米A1最新版本v13.2发布
4 5星高分!骁龙625神U加持,小米A1再升级不预装MIUI系统的小米手机... -
苹果设计了一套“灵动岛” 挖孔被设计...
苹果设计的灵动岛被过誉了?挖孔被设计成了苹果手机自从iPhone 14系... -
腾讯WiFi管家今日起正式停止服务 无法...
腾讯WiFi管家今日起正式停止服务12月28日零时零分12月1日消息,因业... -
长存TLC颗粒+联芸1202国产固态硬盘来了...
你觉得2TB的SSD能便宜到多少价位?SSD真的是越来越便宜了,从之前一... -
9499元的公版RT4080嫌贵?七彩虹等厂商...
9499元的公版RT4080嫌贵?七彩虹厂商已宣布供货9499元的公版RTX 408... -
苹果将在iPhone15系列上 放弃传统闪电接口
李楠:伪户外的钛合金AppleWatchUltra卖得贼好今日消息,李楠发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