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看:腾讯、阿里之所以大肆并购,除去财务投资考虑,因为这样比自己培养团队划得来
惠普的联合创始人帕卡德发现了一个现象:优秀企业衰落的原因是机遇太多,而不是太少。由此形成了“帕卡德定律”——如果企业的人才培养跟不上业务发展,就会发展停滞甚至陷入衰落。
互联网两巨头
腾讯和阿里风格迥异。最早腾讯大搞抄袭,看见谁做得好就拿来自己做,把原版做死。如果是做软件,腾讯自然不缺人才,但如果涉及更多能力需求,腾讯就玩不转了。比如电商,需要运营人才,包括线下对接,做了几个都死了。后来为了挽回业界口碑,也是因为内部人才短缺,改成了生态模式,主要采用战略投资的方式,投资京东、美团、滴滴都是成功案例。
(相关资料图)
腾讯投资企业
阿里则不同,并购一家企业一般都是三步走:一是私有化退市,二是获得控股权,三是挤走创始人。被阿里接管的这些企业结局怎么样呢?很多都死了或半死不活,比如口碑网、虾米、天天动听、豌豆荚、UC浏览器、呆萝卜、易果生鲜等,被强行改成阿里风格的Lazada也问题多多。什么原因呢?内部并没有这么多人才,又想控制被吸收进来的团队。
阿里投资企业
阿里在蚂蚁上市失败后,收敛了许多,创始人几乎不露面了,湖畔大学转为非教育机构,剥离了蚂蚁集团,为盒马鲜生寻找独立投资人,据说还要减持Lazada。电商加大自营力度,大力发展云服务和本地生活业务,其他则做减法。
创业团队投入了全部精力,有创业梦想,还要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并购后接管的团队则只是当成一份工作,按照规划完成任务,做不好的话自己也还有出路。因此,职业经理人适合成熟业务,需要探索的业务只适合创业团队。
很多企业尝试了很多新业务,之所以做不起来,就是缺少适合的团队,不只是能力,还包括心态和创新。
人才从哪里来呢?外部招聘的成熟人才有很大的局限性,要长远发展的话还得内部培养。要先培养适合的土壤:一是鼓励创新,二是提供更多机会,三是让人才流动起来,四是创新导向的评价,五是面向长期价值的中长期激励,六是灵活组合的小团队。
很多人认为组织结构是为了保证业务发展,其实更重要的是保证人才的供应。人才供应跟上了,发展机会才不会被浪费,企业才会有不断出现的增长点。
企业要有所选择。如果定位是投资,就要培养投资人才,连接外部创业团队。如果定位是自主运营,就要培养各类业务人才,注重持续创新。如果轻重两种模式都想做,对管理的要求太高,多数企业是承受不起的。
【立刻关注!不错过最有价值的商业和企业管理观点。】
相关阅读
-
骁龙625神U加持 小米A1最新版本v13.2发布
4 5星高分!骁龙625神U加持,小米A1再升级不预装MIUI系统的小米手机... -
苹果设计了一套“灵动岛” 挖孔被设计...
苹果设计的灵动岛被过誉了?挖孔被设计成了苹果手机自从iPhone 14系... -
腾讯WiFi管家今日起正式停止服务 无法...
腾讯WiFi管家今日起正式停止服务12月28日零时零分12月1日消息,因业... -
长存TLC颗粒+联芸1202国产固态硬盘来了...
你觉得2TB的SSD能便宜到多少价位?SSD真的是越来越便宜了,从之前一... -
9499元的公版RT4080嫌贵?七彩虹等厂商...
9499元的公版RT4080嫌贵?七彩虹厂商已宣布供货9499元的公版RTX 408... -
苹果将在iPhone15系列上 放弃传统闪电接口
李楠:伪户外的钛合金AppleWatchUltra卖得贼好今日消息,李楠发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