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环球热头条丨CXO和互联网行业都没有投资机会了?真相没有那么简单!

2022-10-13 08:38:01    来源:价值事务所

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资料图片)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091篇原创文章”

所长的奶奶是中国第一批股民,从90年代在市场摸爬滚打至今,中间也经历过很多次资产迅猛增值。比如2007-2008年间,资产从6万飞跃至40万;2014-2015年间,资产从8万飞跃至16万……这中间还有无数次赚了几十个点、一两倍的例子,她在市场的这近30年间,持有过无数大牛股,如贵州茅台、格力电器、恒瑞医药、万科等,她都曾经持有过,然而都没有捂住。

30年来,奶奶不断在市场追加投入,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算总账,这么多年下来还是亏损的,而且亏损的还不少,这些实际的亏损其实还是次要,更重要的是亏了时间。假设90年代她拿那笔钱买了套房,用后续追加的资金拿去还贷,不知道翻多少倍了。或者,即便没有买房,仅仅存银行,虽然跑不赢通货膨胀,但也比现在要多得多。

如果她将曾经持有过的那些百倍甚至千倍企业中任何一个捂住捂到现在,也许所长就成了富三代。

可惜,没有如果。

三年五倍容易,五年一倍难

其实如果单看奶奶一段时间的收益,真的会给人一种“大神”的感觉,比如一年多时间从6万到40万,翻了近7倍,是个人都会觉得所长奶奶很牛逼吧?可是呢,时间再拉长一点,这就是另外一个剧本了。

奶奶身上真实发生的事情给所长上了非常深刻的一课,趋势投资的底层逻辑就是:三年翻个五倍容易,但五年翻个一倍很困难。

我们想一想,是不是在牛市时,或某个行业上涨很汹涌时,往往新韭菜收益率会非常好,因为他们无知者无畏,没经历过熊市,不知道市场的可怕,他们往往最会追高还敢下重注。

所长至今记得2020年牛市时,前同事发了个朋友圈晒单,并称赚钱可真容易呀,甚至感叹自己为啥还要辛辛苦苦搬砖呢?

然后呢?自2021年后,所长再也没见过这货发朋友圈。

对很多老韭菜而言,短期搞个翻倍收益其实一点也不困难,无非就是跟着市场的趋势做“价值投机”,市场喜欢喝酒吃药就搞喝酒吃药;市场喜欢新能源就搞新能源;市场喜欢半导体就追半导体,但这样来得快,大概率导致的就是去得也快。就好比你在银行办理业务,好几个窗口都在排队,你挑了A排,然后觉得B队伍更快,遂切换至B,然后B突然慢下来了,你又切回A,最终可能比老老实实排A的时间成本高了很多很多。

其实这才符合常识,投资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如果追追热点就能发财,世界上早就没有穷人了。

看透了这些,有过类似的经历,就不会被别人短期巨大的收益洗脑,相信常识真的很重要,那些穿越几十年牛熊的投资大家,有几个是靠“价值投机”被我们所熟知的呢?

很多道理很朴素,我们都懂,可一旦落实到自己身上、自己账户上,很多时候还是接受不了,人的弱点就是这样,长期的回报是未知数,短期的回报/亏损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正是因为人性有这样的弱点,因此所长在市场待得越久越觉得,二级市场无比嘈杂,对人消耗非常大。它对短期因素权重看得过重,很容易让人失去宏观视角,从而迷失在短期信息中,甚至会忽略常识做一些很奇葩的事情。

常识

所长经常说,在市场研究越久,越觉得自己最终收获的不过是一堆常识。

就拿医药行业为例,假设我们随便找个不做投资的朋友,问他们医药是不是好行业,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说医药很好吧,而且宏观的数据也确实支撑这个“常识性”论点。

我们看下面两张图,就是典型的宏观数据,国内的医疗直接支出大盘子就是越来越大的,这是一个肉眼可见的增量市场,不论医保、商保、个人还是整个大盘

这样的宏观数据和我们了解的常识是非常匹配的。

可身在其中的投资者,因为看到集采或其他的“资本市场鬼故事”,就认为医疗行业从增量市场变成了存量市场,于是谈医药而色变。当然,持此看法的人实际上还是因为对行业了解不够,具体情况这里不分析,大家可以看一下过去的文章,传送门附在这里:医疗行业的本质是什么?。

想到这里所长又想起一个很搞笑的事情,初中刚学化学时,有一段时间学酸碱盐,有个同学某天问所长,氯化钠是盐么,当时所长突然被问懵了,后面就反问他,氯化钠难道不是我们平时炒菜放的的“盐”嘛?

所长想,如果他从未学过化学,可能不会问出这类奇葩问题,所以,绝大多数和常识相悖的事情,都是因为我们学习学到了一种半罐水响叮当的状态,那时候的我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拉长时间看十年

所长很喜欢看历史,因为对历史的热爱差点在文理分科时选了文科。其实,我们当下发生的很多事情,都能在全球的历史中找到某种影子,拉长时间看,所有当时感觉熬不过去的坎,最终都是长期大趋势的一点扰动而已。

因此,当我们对当下抱有怀疑时,不妨把格局放大,想想十年后,很多东西看第二天、第二个月、第二年看得不清楚,但看十年后却能看得很清楚。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都唾弃互联网,觉得国内反垄断、钞能力带来的无序扩张行不通了;觉得流量见顶,流量红利没有了;又觉得出海又很困难;还觉得两国要脱钩,以后互联网企业没有外资,内资撑不起这么大的市值.......

单看这些短期因素,仿佛确有其事,市场再跌跌不休,未来好像就真会如此发展。可如果我们把格局放大,畅想十年后呢?是不是就是另一个光景?

现在的互联网其实是人在网上,甚至也不全(并不是所有人都在网上,也只有少数事情可以在网上实现),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假设物联网实现了,元宇宙也实现了,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一切都在网上,不仅人在网上,物也在网上,那时候,整个互联网的市场是不是比现在大好多好多倍?

时间越往前推进一秒,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数据就会多一分;时间越往前推进一天,人类社会就越有可能诞生新的颠覆性技术。

那互联网的整体蛋糕其实就是一天比一天大。

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CXO,站在当下,投资者担心的是一级市场融资放缓、中美两国关系不好影响CXO订单,如果我们拉长到十年维度呢?医药行业的一级投融资即便个别季度有放缓,但整体而言就是投入越来越多的,因为人类对健康的追求是无限的,有钱到一定程度的人想的都是长生不老,他们的钱很大一部分都想拿出去推动医学的进步。

我们用医疗行业自己和自己比会得出近两年投融资放缓的结论,但如果拉长到所有行业一起比,他仍旧是整个一级市场中融资拿得最多的。

只要整个医疗行业的投入越来越多,那么整个服务外包市场就是越来越大的,国内CXO之所以在过去几年快速崛起,因为拥有几个全球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是工程师红利方面,我们有着充足的化学、药学等专业科研人员储备,且成本远远低于其他国家,不论是欧美还是印度等国,想在工程师红利方面赶超我们,都不是10年、20年能完成的,因为教育是需要几代人去努力的。

二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药物原料的成本亦大幅低于欧美,因此在药物外包生产方面,中国CDMO企业相较欧美企业也有着成本优势,这点,目前也仅仅有印度可以与我们媲美;

三是,国内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充足的患者病例资源,这使得国内CXO企业在临床阶段可针对各类细分疾病做到快速的大量病例入组,以最快速度完成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加快整体的新药研发进度,即便罕见病,到了我们国家也变得不那么罕见。

十年后,这些优势依然存在,美不与我们做生意,他的成本会急剧攀升,美药企要面临的竞争也是非常残酷的,不仅有国内、欧洲以及中日韩等等国家药企的竞争,他们不找我们,别的药企找了我们,那必然使得他们新药研发进度变慢、成本变高,最终会优势尽失。

CXO不仅是我们需要美的订单,美的客户同样需要我们的高效率,即便美真的不给单子,欧洲、日韩、我们国家自己以及除美外的其余60多亿人口国家,也可以支撑起好几个万亿美金市值CXO的出现。

毕竟,现在国内的头部CXO已经不仅仅是做外包服务的,他们通过大量参股创新药械企业,开发各种新的技术获取专利并授权,俨然已经成为创新药械产业链生态圈的底层。看好国内乃至全球创新药械的崛起,就该看好头部CXO。

再比如我们看新能源,虽然现在新能源很火热,不乏信仰者,但这里面很多都是大阳线涨上去的,如果新能源短期下跌也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鬼故事,相信所长,这样的事情在资本市场太多见了。涨了全是好事,跌了全是坏事,永远如此。

那么,如果后面新能源真的出现鬼故事,希望你格局大一点,想想下面这番话。

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我们的世界是怎样的?那时候,传统化石能源大概率已经不存在了,光能、风能、水能、核能等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将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完善而健全的储能系统可以将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储存下来,当我们需要时随时提取。

那时候不仅车成了新能源车,飞机、火车、一切需要用能源的东西都成了“新能源xx”,那时候,新能源已经处于当下化石燃料一样的地位,前面的新字可能都不见了。

这样的市场空间,真的不是现在做几个算数可以算得出来的,因为复利的力量是很难被当下所理解的。

最后

所长在十来年的投资经验中得到最深刻的教训就是,格局一定要大,因为曾出现过多次由于格局小而痛失赚大钱的机会,实话实说,赚几十个点、一两倍,真的能对我们生活产生什么改善么?不能的,这些小涨幅说白了真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真的拿优质资产时间足够长,享受到里面通过时间累积的复利,那才真的能改变生活。

关键词: 价值投机 资本市场 一级市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