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尚处初期,存在三大痛点
【资料图】
4月21日,广州中小制造企业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广州黄埔区召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工信部工信智库联盟副理事长石勇在会上表示,与大型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较高不同,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尚处初期,且存在三大痛点。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泽鹏 摄
石勇引用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介绍,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是30台/万人,2021年已经达到了322台/万人,7年增长了近10倍。同时,根据麦肯锡数据,截止到2023年1月,全球132座(工业机器人)生产工厂,有50座位于中国,全球第一,“这都是智能制造转型的典型的代表”,石勇认为,我国已经成为数字化转型全球热土。
但石勇同时表示,相比大型企业,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初期。他介绍,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机工智库对全国近300家中小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调研,发现处于“规划尚未实施”“重点环节应用”阶段的比重占近60%。
此外,根据中国电子标准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1)》,2021年,大型企业处于应用践行和深度应用阶段的比重已超50%进入市场驱动阶段,但我国79%的中小企业仍在进行初步探索,仍处于需要政策驱动的初期阶段。
石勇分析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存在三大痛点,一是认识不足,二是人力、财力不足,三是数字化服务供给不足。
“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石勇表示,除了数字化转型效益难以直接体现、中小企业本身比较谨慎的因素外,另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工程,对管理者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部分中小企业即使想转型,也面临“两眼一抹黑”的困境。
“(数字化)转型肯定是一个趋势,但确实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德国有一个先进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它统计数字化转型给中小企业赋能的时候,大概有1/4~1/5的企业最后失败了,(失败原因)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的因素。中国的话,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失败的比例应该还要高”,石勇说道。
因此,石勇也建议,对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企业要化意识为行动,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服务机构要丰富方案支撑,实施“多点切入、多线联动,多路推进、多方协同”的推进策略,其中,多点与多线与公司内部的业务、技术、流程等相关,而多路推进则要求具体企业具体分析,实施“一路一策”,石勇称,不同行业的产品、工艺、生产组织等基础大不相同,数字化转型要有不同的措施和政策。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我国中...
4月21日,广州中小制造企业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广州黄埔区召开,机... -
合锻智能应收商业汇票逾期“罗生门” ...
合锻智能(SH603011,股价6 55元,市值32 38亿元)4月18日晚间公... -
美方指责中国电商平台,商务部回应
每经AI快讯,针对美方日前发布所谓分析师报告,声称中国一些电商平... -
最新出炉!4月21日港股通净流入30.62亿...
每经AI快讯,4月21日,恒生指数下跌1 57%。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30 ... -
速冻菜肴制品发力,海欣食品去年扭亏为...
◎速冻菜肴制品为海欣食品贡献了主要的营业收入增长,公司也在计划... -
一周产业基金 |河南设立百亿水利产业...
本周国内有多只针对不同领域的产业基金宣布成立,亮点来自河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