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中科院院士成会明提出了这些办法
【资料图】
5月18日下午,由港华智慧能源(HK01083,股价3.77港元,市值123亿港元)主办的“TERA TOUR碳汭中国行”在深圳市福田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碳中和所所长成会明出席,并发表了“碳中和的挑战与机遇”专题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成会明表示,能源对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全球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是以化石能源、天然气、石油、煤炭为主,占比在80%以上。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是石油、天然气、煤炭是各占约三分之一,中国则是煤炭占据了半壁以上的江山。然而,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天然气的近2倍,石油的1.5倍。
近年来,人为制造的碳排放量远高于自然界的碳吸收能力,大自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逐年增高,从而导致气候变暖、物种灭绝等一系列生态灾难。对此,世界各国都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
成会明表示,碳中和的意义在于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基本相当,实现碳足迹为零。“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十分巨大的,不仅是生态环境,也不仅仅是能源安全,而且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能不能领先于世界民族之林。”
成会明以历次工业革命为例,他表示,第一次能源革命是人类从生物质能源到使用煤炭,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而使英国领先于世界;第二次能源革命是人类从使用煤炭过渡到使用石油和电力,使美国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第三次能源革命,就是人类目前所处的时代,从化石能源过渡到可再生能源。“中华民族能否利用此次能源革命的机会领先于世界,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努力的方向。”
实现“双碳”是一场广泛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降低碳排放及增加碳汇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当生态系统固定的二氧化碳超过排放的二氧化碳,该系统就为大气二氧化碳的碳汇,反之则为碳源。成会明解释道,我们国家的碳汇还比较少,因为我国有很大的国土面积是沙漠,全国只有不到15亿吨的生态系统固碳。初步估计,到2060年,我国仍有可能向大气排放25亿吨碳,实现碳中和就需要想办法吸收这25亿吨碳。
对此,成会明提出了三大解决办法。首先是能源替代,也就是要重构能源体系,实现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85%。“这样的话,我们会减少35亿吨的碳排放,这个减量是非常之大的。”
其次是减排,对工业生产、交通、日常生活和建筑进行减排。工业生产要尽可能地使用低碳变革性工艺,建筑要使用零碳或低碳建筑,这也可以减排39亿吨左右碳。
此外还需要增加碳汇。不断恢复生态环境,通过植树、种草、扩大湿地面积等手段,将碳汇增加到20亿吨。还可以通过工业固碳,捕获与利用25亿吨左右的二氧化碳。“通过上述办法,就能实现碳平衡。”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中科院院士成会...
5月18日下午,由港华智慧能源(HK01083,股价3 77港元,市值123亿... -
工信部:今年1-4月A股新上市企业中,专...
◎今年1-4月,A股新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55 3%,其中科... -
*ST中天:退市后转到老三板 公司生产...
*ST中天发布公告,公司股票收盘价已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已触... -
焦点速讯:盐湖股份:碳酸锂价格回暖利...
每经AI快讯,近期工业级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势头强劲。5月18日工... -
【全球新视野】华钰矿业:暂无铂金产品
华钰矿业近期披露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目前主营产品包括锌精... -
这家公司严正声明:已完全退出笑果文化...
5月19日,华人文化集团公司通过官博发布声明:近日,公司关注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