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有最新发现!
据央视新闻7月7日消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北京时间7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中国“天问一号”的最新研究成果。国家天文台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祝融号着陆区发现火星古风场改变的沉积层序的证据,证实了风沙活动记录了火星古环境随火星自转轴和冰川期的变化。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资料图)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火星的现状和演化历程被认为可能代表着“地球的未来”,火星气候演化的探测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据科技日报,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郭正堂团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布朗大学和天问一号任务工程团队,瞄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丰富的风沙地貌,利用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火星车导航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表面成分分析仪、气象测量仪等开展了高分辨率遥感和近距离就位的联合探测,提取了沙丘形态、表面结构、物质成分等信息,分析了其指示风向和发育年龄,发现了着陆区风场发生显著变化的层序证据,并与火星中高纬度分布的冰尘覆盖层记录有很好的一致性,揭示了祝融号着陆区可能经历了以风向变化为标志的两个主要气候阶段,风向从东北到西北发生了近70度的变化,风沙堆积从新月形亮沙丘转变为纵向暗沙垄。
这一气候的转变,发生在距今约40万年前的火星末次冰期结束时,可能是由于自转轴倾角的变化,火星从中低纬度到极地地区,发生了一次“冰期-间冰期”的全球性气候转变。
图片来源:国家天文台供图
“可以说,风沙活动记录了火星演化晚期和近代气候环境特征和气候变化过程。但由于缺乏就位、近距离详细系统的科学观测,我们对火星风沙活动过程和记录的古气候仍然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说。
李春来表示,这项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火星古气候历史的理解,不仅为火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火星全球气候模拟提供了重要约束,甚至可能为地球未来的气候演化方向提供借鉴。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科技日报
封面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天问一号”有最新发现!
据央视新闻7月7日消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北京时间7月6 -
中央气象台7月8日06时继续发布强对流天...
每经AI快讯,中央气象台7月8日06时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预计7 -
联合国:反对在乌克兰战场使用集束弹药
每经AI快讯,当地时间7月7日,在回答央视记者关于美国批准向乌克兰输送 -
如何应对微笑型抑郁症?专家:目前还缺...
7月6日晚,晴日心身医生集团创始人何日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 -
城市24小时 | 城市轨交半年报,重庆反超南京
8个城市实现了运营里程增长 -
拜登批准,美国将向乌提供这种违禁武器!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7日,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美国总统拜登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