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以后可穿戴设备将要走进工作场所

2020-03-18 11:24:51    来源:东方网-劳动报

■劳动报记者陈宁摄影王陆杰

本报讯近日,IDC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报告,报告显示当季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2715万台,同比增长45.2%,小米、华为、苹果位列市场份额前三。根据IDC的预测,至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达到2亿台的规模,尤其是耳机以及手表、手环等产品将占据大多数,而且设备的独立性也将不断上升,不再是简单的手机设备的延展,而是在应用场景上向着IoT生态靠拢。

其中一个趋势是,可穿戴设备已进入工作场所使用场景,越来越多的员工将其用于专业目的。许多专家认为,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改善员工沟通和提高生产力来帮助企业。

可穿戴设备需求提升

数据显示,在Q3季度中,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约为2715.1万台,同比增长45.2%。其中,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618万台,同比增长75.5%,基础可穿戴设备(不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2097万台,同比增长38.2%。

未来3年中,中国可穿戴市场将迎来一次爆发,根据IDC日前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接近2亿台,耳戴式可穿戴设备将占51.6%,腕式可穿戴设备将占46.6%。

若再细分到各个产品类别,真无线耳机和智能手表都将迎来高速发展,智能手表凭借完善的使用体验和丰富的拓展功能快速增长,市场占比高达29.8%。

智能眼镜成“新式武器”

戴上智能眼镜,周围的人看到的是举起手臂对着空气做出各种动作,但对于头戴显示器的人来说,看到的是清晰的3D画面,仿佛“身临其境”……这是可穿戴设备走进工作场所的一次尝试。如今,这一尝试正在被融入企业培训领域。

京东物流推出一套智能化物流培训课程。通过该课程,员工可借助VR技术获得高超的分拣技能。

记者了解到,在操作过程中,员工只需头戴VR设备,手持扫描枪,面对电视屏幕,再根据屏幕上播放的视频进行演示,就可以完成分拣、粘贴面单、缠绕胶带等动作。这套课程内容包含分拣场景展示、分拣操作演示、VR虚拟操作、操作错误提示等,能帮助新员工快速上手。

在物流的整个流程中,分拣承担着从仓储中心到配送站点的传输,也直接影响到商品配送的时效。以前,分拣主要靠“师徒制”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业务生疏可能会导致订单破损、丢失、误操作等情况。

除了物流业,引进可穿戴设备进行培训在工业领域也已经先行先试。以钢铁巨头宝钢而言,VR培训尽管在去年刚起步,且主要用于员工技能竞赛培训,但该企业在2013年就建立了冶金生产操作仿真实训平台,用于员工操作技能培训已多年。

VR培训避免了生产现场操作实训的局限性。宝钢人才开发院教培中心主任吴福民指出,以冶金生产培训为例,不仅能进行区域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实训,而且在训练员工操作技能的同时训练了员工的心理素质,消除了员工在现场实训中的恐惧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细分性、操作性以及部分危险性较强的岗位,VR培训不失为一个‘友好’又有效率的培训方式。”他补充。

从上述企业的试验不难发现,将可穿戴设备应用到培训场景中,可丰富企业培训内容,将实验、实训等技能训练搬到课堂中进行。而由于这些虚拟的训练系统无任何危险,员工可以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操作技能为止。

用大数据重新定义人力资源

除了新式培训,可穿戴设备的出现还可以让企业收集员工日常大量的数据信息,使得其可以基于员工的数据进行未来安排的预测分析。

另外,员工本身也认为可穿戴设备是一个真正的机遇。普华永道对1000名美国成年人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77%的受访者认为可穿戴技术最重要的好处之一是它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挖掘自身潜力。46%的人表示,公司应该为他们的员工投资可穿戴技术。

不过,就像任何新技术在被刚采用时,

总会伴随着一些安全和隐私的问题,因此目前国内并没有企业有这方面的尝试。但此前已有企业将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作为福利奖励给优秀员工,并引导员工健康生活。例如鼓励员工减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建议他爬楼梯而不是坐电梯;又或者是吃一顿健康的午餐而不是垃圾食品。如果员工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会得到一些相应的奖励。这也是一种员工激励制度的尝试。(陈宁)

关键词: 穿戴设备 小米 华为 苹果 智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