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PPI创4年新低 为货币政策打开更大空间

2020-06-12 09:49:10    来源:国际金融报

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加上天气转暖等原因,使得供给更加充足,带动物价涨幅稳中回落。

6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5月,CPI同比上涨2.4%,环比下降0.8%;PPI同比下降3.7%,环比下降0.4%。

随着供给量增加、天气转暖,食品价格的下降带动CPI环比继续下降,而受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全球需求下跌的影响,PPI连续四个月走低。

接下来,物价会如何?又会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呢?

CPI涨幅重回“2时代”

CPI指数在经历了1月份5.4%的小高峰后,随后出现三连降,5月更是重回“2时代”。如同市场预期,5月份,国内疫情形势总体稳定,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有序推进,市场供需状况进一步好转。

从同比看,CPI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本月CPI上涨主要由翘尾因素导致,新涨价因素已经处于回落态势。”

具体来看,食品价格延续了CPI上涨的主要拉动力量,5月上涨10.6%,影响CPI上涨约2.15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81.7%,涨幅回落15.2个百分点;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上涨4.4%至19.4%,涨幅均有所回落。

而鲜果、鸡蛋和鲜菜价格则均出现下降,分别下降19.3%、14.5%和8.5%,降幅均有所扩大。“时令食品创下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从原因上看,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加上天气转暖等原因,使得供给更加充足,带动物价涨幅稳中回落。”温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29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2.2%和2.1%,交通和通信、居住、衣着价格分别下降5.1%、0.5%和0.4%。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1%,涨幅与上月相同。

从环比看,CPI继续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是带动CPI下降的最主要因素,环比下降3.5%,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8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随着天气转暖,鲜菜和生猪的供给量进一步上升,价格分别继续下降12.5%和8.1%,降幅扩大4.5和0.5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各地自产鲜菜大量上市,生猪产能进一步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加之气温升高,猪肉消费进入淡季。同时,鸡蛋鲜果供应充足,价格下降。但随着休渔期来临,水产品供应减少,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1.3%。

PPI创4年新低

受去年对比基数略高影响,5月PPI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PPI已连续4个月通缩,且5月更是超预期回落,创下2016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前期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二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工业需求减弱,导致PPI缺乏上涨动力。

具体来看,生产资料PPI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月进一步扩大0.6个百分点,是影响PPI下降的重要指数。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57.6%,扩大6.2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24.4%,降幅扩大4.6个百分点。

温彬表示,“从内部看,疫情导致企业经营受到较大冲击,有效需求不足,对生产价格造成一定影响。从外部看,石油价格持续低位震荡,对生产价格形成较大冲击。5月,布伦特原油现货日均价格为29.2美元/桶,虽较4月有所上升,但较去年同期下降59%。”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和刘学智指出,PPI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5.1%,表明工业企业经营压力可能加大。“因此,全方面扩内需的措施需要加大力度,特别要重点聚焦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从环比来看,5月,PPI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指出,PPI环比降幅收窄,主要源于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收窄。数据显示,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1.3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36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1.7%,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1.1%,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2%。

“进入5月后复工复产继续有序推进,工业供给和需求同时得到恢复,另外国际油价在5月企稳回升,带动石油产业链上的生产资料价格降幅大幅收窄。工业金属价格也由于全球疫情和供给收缩的影响,价格环比由降转升。”陶金分析。

为货币政策打开更大空间

接下来,物价怎么走?

在陶金看来,前几个月CPI明显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疫情对供给端的冲击。进入5月后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供给恢复速度要快于需求恢复速度,导致了CPI环比下降、同比涨幅回落,而未来CPI有可能继续下滑。

“主要因素来自于猪价大概率继续下降。猪周期具有典型的蛛网周期特征,一旦猪肉供给跟上,短期内较难减少,这可能导致猪价下降幅度超预期。”陶金说。

农业农村部6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近3个月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生猪和猪肉价格连续14周下跌,30个监测省份猪肉价格均下降。据监测,今年2月份新生仔猪数量首次实现环比增长,3月份和4月份环比增幅扩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指出,7月份后市场供应将逐步改善。不过,但由于下半年节日多,消费拉动力也更强,猪肉价格高峰可能出现在9月份前后。总体看,随着生猪生产恢复,供求关系会逐步改善,后市猪肉价格不会再大幅度上涨。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未来CPI涨势较弱,不排除部分月份降到2%以内。从年初以来的物价走势来看,CPI属于趋势性回落。

“随着生猪存栏量逐渐回升带来猪肉供给增加,猪肉价格涨幅仍将收窄。疫情导致的旅游、餐饮、住宿、生活服务等消费需求偏弱状况的恢复是个缓慢过程,整体需求偏弱,非食品价格可能仍将处于低位。加上CPI中的翘尾因素也将明显低于上半年,因此预计下半年CPI涨幅将显著低于上半年,不排除部分月份降到2%以内。”唐建伟和刘学智表示。

1至5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4.1%。温彬表示,按照趋势上看,预计全年可实现3.5%的控制目标。

但在PPI数据方面,由于全球需求下滑,专家预计未来将继续承压。

陶金表示,石油等能源制品需求下滑,石油产业链上的生产资料价格承压;铁矿石等供给有可能在短期内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而收缩。“不过,随着国内经济继续复苏,补库存和投资需求将继续回升,能够对未来PPI走势形成一定的托底”。

唐建伟和刘学智坦言,当前PPI下行压力较大,疫情冲击全球经济放缓,我国制造业出口订单明显减少,特别是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处于很低的萎缩区间,但三季度之后有望触底企稳。

“随着国内稳增长力度加大,基建投资以及各类生产逐渐复苏,内需的改善将缓解外需减弱带来的冲击。在国内积极政策支撑下,叠加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预计三季度之后PPI可能触底企稳,到时候同比降幅有望明显收窄,工业通缩压力或将逐渐缓解。”唐建伟和刘学智表示。

温彬认为,下阶段,随着复工复产全面推进,供需有望保持平衡,物价水平将保持稳定,叠加去年CPI基数走高,通胀水平将继续呈现回落走势,为货币政策打开更大空间。货币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就业保民生,加快落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大力支持广大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加快修复企业信心,促进需求回升。(曹韵仪)

关键词: CPI 货币政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