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智能行为可以自己负责吗?谁是AI的“监护人”?
人工智能的普及引发了这样一个问题:
谁是人工智能的“监护人”?谁来为人工智能的决定负责呢?
刑事责任
如果人工智能系统误杀或误伤了其他人,那该怎么办呢?
人工智能系统会为其行为负刑事责任吗?
判定刑事责任要依据其行为和意图,因此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可用于人工智能系统(来源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8年3月刊)。
第一种是通过他者犯罪的肇事者。当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或动物犯罪时,他们无需承担责任。
但对主使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人,则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例如,狗主人命令自家的狗去袭击他人,那么就应该对狗主人进行追责。
这一罪名针对智能系统的设计者,因为人工智能只是他们手下的无辜工具。
第二种是自然可能后果。如果人工智能的正常行为被用于实施犯罪,那么这一罪名就能成立。这种情况曾发生于日本的一家摩托车工厂。一个机器人误把一名员工当作其执行任务的威胁,并计算得出消除威胁的最有效方法是把其推向附近一台正在运行的机器,从而立刻杀死他。
关键问题在于,设计机器的程序员是否知道其使用过程可能导致这一后果。
第三种是直接责任,这一罪名的判定也要依据其行为和意图。人工智能的行为是最直接的证据,能证明它是否采取了犯罪行为,或者在需要承担责任时是否无动于衷。
要判定人工智能的意图则更加困难,但仍然可行。如果无人驾驶的汽车在其行驶道路上超速,那么人工智能系统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因为这是严格的责任违法。而车主可能不需要承担责任。
人工智能的创造归属于谁?
如果电脑有了好的创造,该归功于谁呢?
最近几年的专利申请大幅增长,其中大多数都和人工智能有关。自2013年以来,在和人工智能有关的34万项专利中,53%都已经被发表。其中,中国一骑绝尘,发表了最多的专利(《金融时报》,2019年10月)。
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开发能在创造者能力之外提出新想法的机器。这也就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人工智能创造的知识产权应该归谁所有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人们不认可人工智能的发明者身份,那么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将不能保护它们创造的知识产权。因此,这样会打击开发者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的积极性。否定人工智能的发明者身份显然不利于创新的蓬勃发展。
虽然人们现在似乎还无需考虑是否应该对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但随着有关人工智能的发明创造与日俱增,这一问题也会变得更加迫切。
人工智能的产出归属于谁?
随着更深入的学习算法越来越流行,研究者们也越来越难以理解机器是如何得出结果,进而创造出只有机器可读的黑匣子。
许多领域都是如此。就在最近,一个人工智能系统以极高的精准度预测出了一名测试对象的死亡时间,但是研究者们却不明白机器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黑盒算法有一个特定领域,那就是GANs(生成对抗网络),即两个神经网络在博弈中彼此对抗(这可以用博弈论来解释,但并不总是以零和博弈的形式出现)。
这一技术能利用给定训练集,产出和该训练集具有相同统计信息的新数据。比如用一些照片去训练一台机器,使其产出新的有照片质量的图片。
在这一技术的支持下,如果用一名作曲家的曲子去训练机器,那么机器就能找出这个作曲家的风格和最独特的地方,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一支原创的曲目。
关键词: 人工智能智能行为
相关阅读
-
世界热推荐:今晚7:00直播丨下一个突破...
今晚19:00,Cocos视频号直播马上点击【预约】啦↓↓↓在运营了三年... -
NFT周刊|Magic Eden宣布支持Polygon网...
Block-986在NFT这样的市场,每周都会有相当多项目起起伏伏。在过去... -
环球今亮点!头条观察 | DeFi的兴衰与...
在比特币得到机构关注之后,许多财务专家预测世界将因为加密货币的... -
重新审视合作,体育Crypto的可靠关系才能双赢
Block-987即使在体育Crypto领域,人们的目光仍然集中在FTX上。随着... -
简讯:前端单元测试,更进一步
前端测试@2022如果从2014年Jest的第一个版本发布开始计算,前端开发... -
焦点热讯:刘强东这波操作秀
近日,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信中提到:自2023年1月1日起,逐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