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京沪高铁计划推出浮动票价 却遭到广泛涨价质疑

2020-10-27 10:07:2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京沪高铁日前宣布,将推出“静音车厢”及计次季票等新型票制产品系列服务新举措。同时自2020年12月23日起,将实施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浮动票价机制,二等座初期最低票价498元、降幅10%,最高票价598元、涨幅8%。

京沪高铁计划推出浮动票价,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又要涨价了。确实,对于这条国内最为繁忙的高铁线路来说,旺季很旺淡季不淡,往下浮动的空间似乎并不大。事实上,早在铁道部时代,高铁实行浮动票价就曾是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因为遭到变相涨价的质疑,至今不了了之。相比当年的铁道部,京沪高铁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以市场化的方式实行浮动票价,虽是正常企业经营行为,却仍遭到了广泛的涨价质疑。

我们知道,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通过价格机制调节市场,进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既然市场需求旺盛,哪怕价格往上浮动,其实也无可厚非。国内航空业,早就实行的是浮动票价机制,而且价格浮动的空间,远远超过了上涨8%到下跌10%。高铁实行浮动票价机制,因此不是什么创新,最多只是跟进。只不过,相比飞机毕竟仍属相对高端的出行方式,高铁与普通公众日常生活距离更近,因而人们会有更大的涨价忧虑。

说实话,这是一种对市场竞争的不自信。我们习惯于某个固定的价格,而不喜欢变动。殊不知,这是典型的计划思维;在真正的市场上,固定的价格从来不存在,就像菜价肉价每天都会波动,高铁票作为一种出行商品,价格浮动肯定比价格僵化更能反映市场的真实供给状况。淡季降价提高上座率,旺季涨价调节需求,对消费者其实是好事。淡季降价,公众当然欢迎,因此也没什么争议。关键的问题,是旺季涨价。虽然京沪高铁,特地明确最高涨价幅度要低于最高降价幅度,但人们的质疑并未因此减少。在经济学层面,涨价虽然不能像普通商品一样增加高铁票供给,但的确能够减少需求,将那些并不紧要的需求排除在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购票压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一点,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其实亦有定论。

或许会有人认为,有些出行需求是刚需,涨价并不能调节需求。但扪心自问,绝对的刚需其实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有比较和权衡。很多东西我们觉得是刚需,但只要价格足够高,你一样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这也证明所谓刚需其实既不刚也不需。拿出行来说,上涨的这部分票价,会因为超过一些人的权衡边际,进而减少一些没那么急需的需求。相反,如果你真的急需一张高铁票,相比涨的那点票价,你更在乎的肯定是能不能买到。

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对企业而言,市场竞争就是最硬的约束。企业的目的,不是要在每一笔单子中赚的更多,而是要在整体上收益更好。高铁看似垄断,实则依然有民航运输、公路运输以及自驾出行等多种方式可选,京沪高铁想要在整体上收益更好,就不会漫无边际地乱涨价,否则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惩罚。除了浮动票价,京沪高铁还计划推出计次季票等产品,这说明,京沪高铁正在往市场化的道路上深入。

故此,对于高铁浮动票价,我们无需忧心忡忡,不妨乐见其成。说到底,高铁票价具体如何浮动,最终一定是消费者说了算。(舒圣祥)

关键词: 浮动票价 京沪高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