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支付行业2020年持续严监管 预计马太效应将继续凸显

2020-12-29 08:35:00    来源:北京商报

业绩增收不增利、罚单总额翻倍、收单业务见顶、牌照持续缩量……回顾2020年,大多数支付机构都不好过。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延续往年的发展趋势,支付行业2020年持续严监管,行业仍在不断分化。中小支付机构求生艰难下,预计后续会有更多支付机构向综合型的产业服务商进行转型;此外,国内市场的成熟也将推动支付机构进行海外业务的拓展。

12月28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央行已对支付机构开出至少64张罚单,罚没金额达3.07亿元,罚单金额已超去年总额的2倍。

一方面是“双罚”趋势明显,近半罚单涉及“双罚”,除了机构层面处罚外,监管对违规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也在加大。

另一方面是大额罚单增多,65张罚单中,包括1张亿元级罚单、5张千万元级罚单以及11张百万元级罚单。例如商银信公司涉16项违规行为,于4月29日被央行一次性罚没1.16亿元,刷新支付罚单最高纪录,此外又因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于11月27日被外汇局处以290万元的罚单。

而在监管趋严、机构违规成本增高的同时,在2020年疫情冲击波下,不少支付机构还面临着收单业务天花板见顶、业绩增长难的压力。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年内,包括合利宝等不少支付机构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经营困局,此外,也不乏商银信、腾付通等支付机构,因为债务缠身被法院多次列入“被执行人”。

多个因素促使下,支付牌照也似乎不如往年“吃香”。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2020年,第三方支付牌照仍在持续缩量中。年内央行已注销4家支付机构,分别是御嘉支付有限公司、艾登瑞德(中国)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华夏通支付有限公司。4家机构均涉及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其中一家还持有互联网支付牌照,而这也是已注销机构中的首张互联网支付牌照。

不过,2020年支付行业也并非全是“坏消息”。中小机构被洗牌出局的另一面,也新增了拼多多、携程、字节跳动等多家互联网巨头涌入。“鲶鱼入场”,在业内人士看来,竞争不断加剧下,将会驱使越来越多的支付机构进行SaaS、智能营销、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增值服务的拓展,机构将向综合型的产业服务商进行转型升级;此外,国内市场的成熟也将推动支付机构进行海外业务的拓展,其中科技驱动型支付机构将具有广阔潜力。

2020年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支付行业也不例外。“2020年既有巨头加速入场,也有中小机构陆续退场,相比往年两极分化不断加剧。”在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用三个词来概括的话,主要体现为“规范化”、“创新化”与“市场化”。规范层面,监管加大对支付机构的处罚,大额罚单层出不穷,随着监管科技的不断精进,一些边边角角的“小动作”也难逃监管法眼;创新层面,支付机构参与金融科技创新项目试点、参与数字人民币等,科技驱动的星辰大海值得更多金融科技公司积极探索;市场层面,银联商务与连连数字等支付机构竞相传来计划上市消息,给支付业注入了强心剂。

苏筱芮认为,预计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将继续凸显,中小支付机构需要未雨绸缪,提早谋划。首先需在商户机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上不断完善改进,有针对性地做好用户留存;此外也需要适当考虑外部场景的接入与合作,力争通过“小而美”的方式与大型机构错位竞争。转型、出海是其中一条出路,但出海也面临各种海外监管的不确定性,中小机构需要明确赛道,不跟风、不盲从,谨慎选择赛道精耕细作。

关键词: 马太效应 支付行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