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应对裁员:如何面试高阶产品经理,以及其他高阶岗位

2022-03-17 22:37:52    来源:程序员客栈
这篇是对一个面试识人框架(GASKE)的梳理,例子说的是产品岗位,但并不局限于此,面试官和候选人都可以参考。感慨一句:文章本是从老板视角写的,但看到最近各种裁员的消息,我在想,他们还需要看这种内容么?但从被裁者的视角看,也许正好需要吧,所以标题加了前四个字。—— 正文开始——招聘渠道通畅并且有了候选人之后,接下来我们的重点就变成了面试。在面试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结构化面试,即面试官分析特定岗位的需求,整理面试的考察点,最后形成一组专门的面试题。面试官可以用这组题去考察不同的候选人,看看候选人的回答有何不同,这会让面试官更容易评估哪个候选人更优秀。那产品经理岗位如何做结构化面试呢?我借用从一位企业家那里听来的框架来介绍这件事,这个框架叫GASKE,即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G,Gene基因,是指底层的性格、素质,这是一个人与生俱来和长期生活积淀下来的东西,很难改,比如感性理性、主动被动、内向外向;A,Ability能力,和技能不同,这里的能力偏抽象、难以量化,比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S,Skill技能,和能力不同,这里的技能是具象的,比如熟练掌握常用的用户研究技巧、会做全面的竞品分析;K,Knowledge知识,如字面意思,就是知道哪些事情,比如知道产品开发的主干流程、知道硬件产品经常碰到的坑、知道某个行业的规则与潜规则;E,Experience经历,就是说过往的相关工作中,都参与过什么项目、做过什么事情。这五方面,越靠前的越本质,越靠后的越表象,越靠前的越稳定,越靠后的越易变。前面的会影响后面的,是后面的基础,举个例子,有某种技能的人更可能有相关知识,而有某种经历的人未必具备相关知识。但有趣的是,面试的时候,没经验的面试官往往更关注后面的,比如曾经在某个大厂做过几年、参与过某某业界耳熟能详的产品。所以,接下来我想“矫枉过正”一下,只说前三个我最看重的要点,你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做调整,整理一份自己的问题集。GENE基因我最看重的是有强大的自驱力。自驱力背后体现的是对产品相关领域自发的热情,这一点在具体考察的时候,要看候选人的长期以来的日常言行。举个例子,当年如果有人说自己对移动社交有热情,我们就会考察他手机上安装了多少社交应用,每个应用都有多少个账号,每个账号加了多少好友,是不是经常互动,有没有在网上发表过对相关话题的见解,等等。真正的热情是藏不住的。Ability能力我最看重的是优秀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沟通方式。学习能力是优秀产品经理和平庸产品经理的一条分界线。优秀的产品经理一定是喜欢阅读、喜欢总结,并且能够深度思考和具备复盘习惯的。想考察这一点,我们可以问问对方有没有在某件事情上成为Top 1%的经历。优秀的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可以不断迭代自我,不断成长的基础。而沟通方式背后体现的其实是同理心。如果一个人与同事沟通困难,那么他与用户的沟通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能切换到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是做好产品、平衡好用户生态中多种多样用户利益的基础。这一点,在面试全过程中,可以有一个感性的认知。Skill技能如果说基因和底层能力相对难改,那么技能就是可以不断训练、不断积累、逐渐形成的属性了。我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思维版)》里总结过产品经理的7个层级, 每一级都有对应的能力/技能/知识关键词,可以再看看这个的表格。技能主要和级别有关,当面试特定级别的产品经理时,我们应该重点考察对应的某些技能。如果我们在面试产品新人的时候,不断讨论公司战略、商业逻辑、营销方法,而面试高级别的产品经理时,又喜欢问项目推进细节、产品界面设计等问题,这样的面试不但效率很低, 还会让对方觉得我们不懂产品。最后的Knowledge知识和Experience经历,重点在于匹配,更加个性化。我把这种匹配又分为两部分,一是行业认知,二是项目经验。在O2O模式(这里可以替换成任意火爆的产品)最火的时候,AA、去哪儿、百度糯米......这些产品团队疯狂地互挖产品经理,每次都给出涨薪20%、30%,甚至50%、100%的薪酬承诺。一位亲历了O2O大战的朋友对于这种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行业认知。产品经理在一个行业待久了,大量的行业研究、竞品分析、用户访谈、数据分析、 一轮又一轮的项目试错经验,最后都会沉淀为这个产品经理的行业认知,而这都是公司花大量真金白银买来的经验。比如,特定用户在打车的时候,究竟是对等候时间更敏感,还是对价格更敏感,抑或是对安全更敏感?如果这一敏感要素是等候时间,那么多久是用户的心理底线?如何通过产品策略来提升这个忍受值?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产品经理花了大量时间、不断做实验摸索出来的认知。而如果能把这样的产品经理招到自己的团队,那么我们将瞬间获得这些宝贵的行业认知和经验。匹配的第二点是同类项目经验。每个业务都有独特的产品逻辑。做过社交产品的产品经理再做一个新的社交产品,速度和质量都会更高,而让他去做交易类产品,就未必容易上手。同理,做过手机 App 的产品经理,转去做家居智能的硬件,恐怕也难以胜任。最后,再从面试官视角切换到候选人视角,可以用GASKE的框架来准备内容。_________苏杰(iamsujie),产品创新顾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4本书的作者,前阿里8年产品经理,集团产品大学负责人,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如需产品经理/产品思维/产品创新相关领域的培训咨询服务,欢迎联系这个微信(i13758212411)。

关键词: 产品经理 学习能力 有没有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