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焦点速讯:ADC老兵张江创业,不足一年获数千万元融资

2022-12-15 11:32:04    来源:张通社科技

近期,迦进生物成功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经纬创投和峰瑞资本联合领投。募得资金将用于管线研发、专利布局、公司运营及实验室平台建设等。

迦进生物(ChainGen Bio)于2022年1月成立于上海张江,是公开领域内国内首批从事小核酸偶联药物(X-oligo conjugate,XOC)研发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以偶联方式实现小核酸的肝外递送,填补了国内在这一细分领域的空白。


(相关资料图)

在生物医药资本的寒冬下,迦进生物为何能在创立后短期内迅速完成融资?近日,张通社走进迦进生物,专访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吴昊,了解其背后的创业故事。

“双管齐下”奠定创业根基

在学生时期,吴昊就与生物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2002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2008年于生物学硕士毕业后到美国,2013年于田纳西大学药剂学博士毕业,随后进入NGM 从事生物制药工作。2014年回国,萌生创业想法。深思熟虑后选择先积累经验及资源,于是进入北京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2016年举家搬迁至上海,吴昊加入药明生物,成为当时企业内唯一一位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冻干制剂开发部主任。在一年多的药物开发经历中,不仅结识了多位非常优秀的行业专家,也积累了很多抗体偶联药物稳定性、偶联技术设计等方面的经验,为他后来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迦进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吴昊博士

2018年,吴昊进入投资机构,先后就职于Deerfielder、通和毓承,参与多个初期项目的创建和孵化。在这4年的投资经历中,吴昊积累了丰富的初创企业打造经验:学习一家公司如何从零开始创建,同时也能够以甲方视角去判断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成长潜力、技术优先级等方面优势。

“在研发经历方面,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视角,从药物发现到药物开发,看待在一个公司里的药物管线会怎么去做布局,然后怎么去一步一步推进完成。在投资经历方面,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事情,不仅看版权,而且要看这个公司有没有能够和管线所配套的一个组织架构,是否有完善的公司管理制度,财务状况是否健康。所以我觉得这两种视角的融合,让我对于企业有更立体的认识。”谈及两段经历,吴昊总结道。

生物医药技术、企业创建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已具备,只欠东风——创业团队与启动资金在哪儿?如何说服他们?瞄准哪个赛道?

全方位布局国内空缺细分领域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核酸药物(siRNA,ASO等)在临床上和商业上都实现了概念验证。但囿于递送系统,适应症多局限于肝脏疾病。肝脏以外,遗传性肌肉疾病(包括DM1,DMD,FSHD等)的市场规模超过40亿美元,但却缺少足够有效的药物。如何进行全方位布局国内空缺细分领域,吴昊从多维角度做了详细分享。

从研发成功率来看,小核酸更适合做单基因的遗传病(国内通俗话称“罕见病”)。据Alnylam RNAi(国外的一个全世界最领先的公司)年度研发小核酸成功率报告显示:小核酸药物研发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同类的小分子和抗体药物。

从国家政策来看,2022年发布了新的《罕见病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包含简化临床、加速获批、给予市场独占期等一系列便利性政策,对于研发企业来说,保证了研发和商业的可行性。

从赛道差异性来看,在研究了ADC行业内的龙头企业Avidity所有专利后,迦进团队发现该公司沿用至今仍是相对较早的随机偶联技术,在ADC领域更具优越性的定点偶联技术依然缺失。

“基于市场调研与判断,我确定有机会可以与行业内领先者Avidity形成技术上的差异,在这个核心竞争力上,结合宏观环境,是有非常大胜算的。”吴昊瞄准了小核酸偶联药物(AOC)赛道。

做好充足的准备,吴昊挖掘身边优秀的人脉资源,找到数位从0到1和抗体偶联药物开发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合作伙伴,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创始人团队,包括资深的CMC总监袁梵雨、战绩辉煌的商务拓展总监王洪斌等人才。与此同时,在形成完整商业计划书(BP)后,成功获得资本青睐,拿到数千万元融资。

“投资人为什么觉得我们可行?首先,他们看到了这条路径的可行性、创新性以及市场潜力。其次应该也是看到了我们团队的勇敢、勤奋、可靠的特质。勇敢对于创新药而言非常重要,AOC这条赛道我相信绝大多数公司也能看到,但在尚未完成临床验证的时候选择去做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对个人而言,选择一个确定能够上市的产品,还是去做一个自己从来没有挑战过的分子也需要极大的勇气。我们在自身拥有的ADC知识与经验基础上,花费数倍的时间去做大量行业研究及可行性分析,最终诞生了迦进生物这家公司。”吴昊对团队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于是,2022年1月,迦进生物(ChainGen Bio)在上海张江成立。

迦进源于英文“ChainGen”,“Chain”即“linker、链、连接”之意,这代表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偶联技术;Gen则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Genetic material(遗传物质),因为迦进生物递送的小核酸属于遗传物质;第二个有“天才”之意,迦进生物希望组建一支年轻、天才的团队,最终在国内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价值。

核酸偶联药物开发难度极大,作为公开领域内国内首批从事小核酸偶联药物研发的生物科技公司,对标国际领先企业,迦进生物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抗体偶联小核酸上,对标行业内的领先者Avidity:

Avidity已经做到了一期临床,共招募38个病人。通过对Avidity的调研与分析,发现其在偶联技术上存在明显缺陷,主要由于Avidity采用的是随机偶联方式,得到AOC产品一个抗体会连接到多个小核酸分子,同时会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存在。

“相较之下,迦进生物使用的是‘定点偶联’技术,首先我们的AOC会是一个均一的产物,其次在相同偶联度的AOC中,我们不会有同分异构体的问题;最后我们的产品纯度和收率更高。这个差异不仅让CMC变得简单,在AOC分子的血浆稳定性、组织分布和靶点亲和力上也能带来一定优势”吴昊分析道。

在多肽偶联小核酸方面,对标行业内的领先者Sarepta和PepGen:

Sarepta和PepGen目前均已上市,主要是利用穿膜肽来提高寡核苷酸疗法的组织吸收。但穿肽膜有明显的安全性的问题,在临床试验的过程中,Sarepta和PepGen的产品都暴露出肾毒性的问题。

“DMD的发病人群大多是男性儿童,多数在3~5岁发病,需要持续不断注射药物直到青少年。肾毒性在长期给药的病人中是有很大隐患的,所以我们做的是一个组织靶向的多肽,这是迦进生物与Sarepta、PepGen比较大的区别。”吴昊对比道。

建立世界级领先的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因事见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迦进生物区别于“游者众”路线,选择“至者少”路径。

“这条路径需要三类因素——志、力、物,选址张江也是这个原因。第一,无论是企业家精神还是科学家精神,在张江能遇到更多志同道合并且愿意接受挑战的年轻人;第二,张江人勤奋苦干的精神非常显著,这点在我们团队身上也能体现;第三,张江区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研究所、孵化器、投资基金都非常密集。”吴昊非常看好张江区域。

在管线开发计划上,围绕抗体偶联的小核酸环节,迦进生物主要分两方面进行:

第一个管线为DM1适应症,即“I性强直性营养不良”用抗体来递送siRNA,预计于2023第二季度启动IND申报的相关工作,最晚在2024年第三季度进入临床。这是迦进生物的核心管线。

第二个管线为DMD适应症,即“杜氏肌营养不良”,目前还处在分子发现阶段,预计到2023年第一季度能够拿到动物实验的结果。

国内肌肉相关的罕见病患者人数在8万人以上,存量市场规模预计超过200亿人民币,尚未有一款药物获批。过去,罕见病之所以“罕见”,主要源于其“无药可医”、“药物天价”。不过,这种窘况正随着医保的介入悄然发生改变。以诺西纳生为例,医保定价20万元/年,首年患者自付4万元,次年起自付2万元。目前,70%的罕见病药物已经纳入了医保,未来将会更多。

“在市场蓝海的广阔前景下,迦进生物将从三方面全力推进。产品上,以差异化的药物递送平台和新型弹头进行‘双核驱动’,预计于2024年将首个产品推向临床;团队上,遵循‘小而美’策略,以研发、转化、临床为核心,在生产、供应链领域寻求合作;财务上,“不盲目扩张”,保持财务健康的同时积极寻求社会、产业、政府资本的支持,目前我们也在准备A轮融资。”吴昊规划道。

未来,秉承“通过突破创新实现医学转化”的愿景,迦进生物将持续致力于“建立一个世界级、中国领先的创新性生物科技公司,把先进的核酸偶联药物带入中国市场,造福病人”。

关键词: 投资经历 核心竞争力 国内首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