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银河周知】关注医药、社服、传媒板块的投资机会

2022-12-17 21:37:23    来源:华尔街大鳄

【编者按】关注医药、社服、传媒板块的投资机会

/// 银河周知 2022年12月第三期 ///


(相关资料图)

医药:穿越政策周期,投资长期成长—2023年度策略

程培丨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

刘晖丨医药行业分析师

一、核心观点

(一)2022年初至今医药板块回调,估值进入有吸引力的区间

医药行业回调幅度较大,至12月11日指数下跌17.09%,我们认为有三方面因素:1)美联储加息影响成长股估值,biotech估值收缩明显:2)集采政策不断推进,药品第7批、骨科脊柱、电生理、生化试剂等全年持续推进;3)新冠疫情扰动,二、四季度对行业常规诊疗造成较大影响。至12月11日,医药行业市盈率(TTM)为24.35倍,相对于沪深300溢价率仅为119.32%,为历史最低,同时至22Q3公募基金持仓医药占比亦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二)医改稳步推进,政策趋于成熟,但也逐步进入深水区

从2018年至今,医药已经历7次全国性药品集采、3次全国性高值耗材集采、6次医保谈判议价以及数十次地方性集采,集采及医保谈判政策已为市场接受,且规则逐渐成熟、具有一定的可预期性。此外,对医疗卫生体制起到全局性影响的DRGs支付改革政策正在推广中,DRGs有望改变医院管理及医生激励机制,将有效提升医保资金效率。受疫情影响、落地进度暂时较慢,预期疫情过后将持续推进。医药政策控费措施对医药创新比较宽容,北京DRGs对创新药械和创新疗法除外支付,人大回复也表明创新器械暂不纳入集采。

(三)医药生物行业长期发展前景依然乐观

从需求端看,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带来更多老年病、慢性病医疗需求,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是医药行业创新的动力源泉;此外,消费升级将带动医美、眼科、牙科等消费医疗需求不断增长。从支付端看,中国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仍有提升空间,居民人均收入仍在不断上升,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我们对医药行业总体规模持续增长非常乐观。

二、投资建议

2023年医药行业投资前瞻:

防疫政策在2022年底快速放松使得国内新冠患者短期快速增加,借鉴海外经验,预计2023年一季度至上半年国内可能经历较大疫情冲击,医疗卫生体系压力骤增,考虑常规医疗恢复、叠加“新冠+”患者(部分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总体医疗需求预期将大幅增加,相关药品、检验试剂、手术器械预期将环比同比大增。医药整体估值低位、基金持仓低位,考虑疫情、新基建、及政策影响,我们看好2023年医药行业投资机会,建议医药投资着眼长远,布局长期可以跨越政策周期的长线品种。

看好的方向及推荐公司:

1)持续受益于消费升级下的消费医疗及医疗服务领域:眼科(爱尔眼科、欧普康视、爱博医疗、兴齐眼药等)、牙科(通策医疗)、医美(爱美客、华熙生物等)和品牌中药(同仁堂、片仔癀、华润三九)等。

2)医药创新产业升级大趋势:创新药(恒瑞医药、信达生物、荣昌生物等)、创新器械(微创机器人等),及创新药产业链(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泰格医药等)。

3)受益于医疗“新基建”及国产替代进程的器械装备(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等)。

4)集采后渗透率提升的高值耗材:心血管(乐普医疗等)、骨科(大博医疗、威高骨科等)、电生理(惠泰医疗、微创电生理)。

5)受益于DRGs政策不断推进、外包率提升的医学检验服务(金域医学、迪安诊断)。

6)长期持续成长的细分龙头:需求稳步提升的血制品(天坛生物等)、疫苗(康泰生物、智飞生物等)。

7)生命科学上游(纳微科技、诺唯赞等)、生物医药底层技术(华大智造、聚光科技等)。

8)医药商业中具有特色业务的公司(上海医药、百洋医药等)。

三、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对国内医疗系统冲击过大、造成医疗挤兑的风险;医疗“新基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医保控费及集采降价力度超预期的风险;创新药及创新器械企业融资困难的风险等。

社服:云开雨霁,向阳出发—-2023年度策略

顾熹闽丨社服行业分析师

一、核心观点

(一)海外复苏量在价先,消费倾向随疫情常态化修复

通过复盘全球复苏路径,我们发现虽然放开后第一波感染高峰可能带来基本面的反复,但各国出行及线下消费服务业基本在放开后4-6个季度即可恢复至接近疫情前水平。与此同时,受益于财政和货币政策配合,欧美居民储蓄率已回归至疫情前水平,这意味着居民的消费意愿并未明显受到疫情带来的“后遗症”影响。

(二) 国内复盘:预期拐点确立,复苏有望与成长共振

受前三季度疫情形势日趋复杂,出行消费服务板块基本面持续下行。但与此同时,随着Omicron毒性逐步减弱,防疫政策的优化呈现“小步走、不停步”特征,市场逐步对防疫政策的显著转向给予较高预期,持续推动板块估值修复。从估值修复情况看:目前板块内多数公司2023年估值水平高于2019年,主要反映行业龙头依托竞争优势,在疫情期间进行的逆势扩张有望于疫后收获市场份额提升带来的成长红利,但仍有部分公司如中国中免在切换至2023年后,预期市盈率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

二、投资建议

伴随防疫政策转向,2023年将成为中国社会进入社会生活、生产正常化的过渡期。在此预期拐点确立基础上,我们认为投资视角需要从政策调整提供的β,转向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竞争优势、成长空间、估值等多个维度。结合前文对海外行业复苏路径的复盘,以及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我们重点推荐:

(1)免税:扩内需抓手,客流恢复+竞争改善驱动估值修复。中长期逻辑不变,未来伴随客流恢复,龙头盈利能力有望快速修复,同时在政策和竞争格局等维度预计仍有潜在变化。推荐中国中免、海汽集团、王府井、海南发展、格力地产,产业链上游推荐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海南机场。

(2)会展:经济发展助推器,政策鼓励、成长启航。防疫政策放宽,叠加政府稳经济、促外贸政策支持,内展、外展公司业绩均将迎来确定性反转。推荐高成长的米奥会展、强资源禀赋的兰生股份。

(3)酒旅餐饮:业绩弹性显著,重点看好强品牌势能回归、新刚需赛道。餐饮酒旅最直接受益疫情防控放宽,头部公司依托品牌势能和运营效率提升,有望迎接量价齐升。此外,后疫情时代以新中式快餐、咖啡为代表的新刚需品类具备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推荐九毛九、海伦司、同庆楼、奈雪的茶-S、天目湖、众信旅游、中青旅、宋城演艺。

(4)教育、人服:科教兴国,人才先行。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科教兴国”、“就业优先战略”,教育信息化装备、职业培训、人力资源服务相关需求有望上升。推荐科锐国际、人瑞人才、传智教育。

三、风险提示

(1)放开后疫情扩散导致感染人数大幅攀升;(2)宏观经济下行;(3)市场竞争加剧;(4)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

传媒:复苏必有时,新兴皆可期——2023年年度策略

岳铮丨传媒行业分析师

一、核心观点

(一)宏观层面

在全球疫情、政策趋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以来社会消费整体承压,传媒互联网各个细分子板块在直接受损及间接受损的状态下,整体走势震荡下行并弱于大盘,行业整体正处于估值底及业绩底的“双重底阶段”。目前阶段防疫政策正处于快速放松的状态下,预计经济大盘将随着社会复工复产逐渐企稳,同时行业监管政策也正逐步放松,我们看好2023年全年的疫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二) 中观层面

目前阶段行业整体从估值侧在定价层面已经消化了各项或有利空,业绩侧企业将随着宏观环境的向好开启趋势性上行。我们判断行业或将受到宏观因素拉动得到业绩估值的修复机会,因此短期我们看好受疫情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正处于复苏阶段的直接受损的子行业。

(三)微观层面

一方面,多数公司正在开启多元化、国际化战略,专注提升企业独特竞争力,拉动行业健康稳步发展,进而提高市场份额。另一方面,Web3、VR/AR等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多数行业内的公司都在积极布局中,差异化发展势头迅猛,,随着技术及产业链的逐渐成熟,未来商业化的展开有望为公司持续增长添加新动能。因此长期我们看好有相当大增量空间,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子赛道。

二、投资建议

1.受疫情冲击明显疫后修复弹性较大的影视院线板块(光线传媒、中国电影、华策影视,博纳影业,万达电影等)及营销板块(分众传媒等);2.版号常态化下目前储备丰富同时具备出海新动能的头部游戏公司(吉比特、三七互娱、完美世界、电魂网络、祖龙娱乐等);3.竞争优势显著的头部互联网企业(腾讯控股、快手-W、哔哩哔哩-SW、阿里巴巴、拼多多等);4.元宇宙+Web3发展下新兴领域。

三、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政策及监管环境的风险,公共卫生用户流失风险,国际关系风险,变现不及预期等风险。

军工:景气分化,优选新质新域—2023年度策略

李良丨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

胡浩淼丨军工行业分析师

一、核心观点

(一)国际环境巨变,国防安全重要性凸显

宏观视角,“二十大”更强调“安全”,国防安全或成首要发力方向。俄乌战争启示良多,并将从军费开支、精确制导和无人装备发展以及国际军贸等多层面影响我国国防工业建设。预计2023年国防预算增速5%至7%,显著高于GDP增速,“十四五”期间有望维持6%-8%的复合增速。改革视角, “国企改革”仍有望成为2023年军工板块投资的重要主线之一,资产证券化、跨集团整合以及股权激励提速对业绩增长改善预期等均有望演绎成为板块局部热点。

(二)军工行业仍处于景气周期,强需求拉动下拐点为时尚早

财务端,2022前三季度军工板块整营收4587.80亿元(YoY+ 16.08%),归母净利357.69亿(YoY+5.61%),行业景气尚存。因疫情对生产、交付和招投标的影响,预计2022年营收和扣非净利分别增长17%和10%。随着疫情趋缓叠加装备需求强劲,2023年营收和扣非净利有望回升至20%和25%。供给端,目前军工上市公司扩产计划多数在2024年前后建设完毕,预计行业的产能峰值将出现在2027年前后,产能增速的峰值将出现在2023年前后。需求端,“以量换价”和“军民融合”为特点的装备采购将是大势所趋,不考虑增值税影响,行业规模效应开始显现,盈利能力或不降反升。

(三)景气赛道β行情依然可期

“十四五”后期,军工整体增速有所下滑,结构性机会凸显。国内装备采购会根据备战实际需要和现代战争启示发生及时的结构性变化。根据我军与美军的装备代际和存量比较,结合俄乌战争和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认为“十四五”后期和“十五五”期间的装备需求依然强劲,其中航空(无人机+发动机+五代机)产业链、导弹(火箭弹+战略弹)产业链以及新材料和国产有源器件等领域将深度受益,景气高企,β行情可期。

二、投资策略

景气分化,优选新质新域。短期看,首先,军工板块迎较长业绩空窗期,行业中长期逻辑对估值影响凸显,但景气度仍存,估值调整下无须悲观;其次,23年作为“十四五”承前启后的一年,军工板块预期整体向好,尤其是陆军、火箭军、无人机、远程火箭弹、战略弹和军工信息安全等新领域或前期非优先领域景气度有望走高/回升;再次,军工板块估值分位数30%,提升空间较大。中期看,随着行业产能和下游需求持续释放,行业景气度或将持续走高,叠加疫情影响正逐渐趋弱,23年业绩增长有望上台阶。

建议“五维度”配置:1)新域新质,包括无人装备核心供应商航天彩虹、航天电子、晶品特装,远火供应商北方导航,雷达/通信/电子对抗供应商国博电子、盟升电子,军工信息安全供应商邦彦技术,军工检测提供商思科瑞;2)航空/航发产业链,包括航发动力、西部超导、中航光电、全信股份、宝钛股份;3)导弹产业链,包括新雷能、智明达、超卓航科;4)国产化提升受益标的,包括紫光国微、振华科技和振华风光;5)国企改革对业绩增长改善标的,包括中航西飞、七一二、中直股份和中航机电等。

三、风险提示

装备采购和行业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客户经理,谢谢!

/// 相关报告 ///

【银河晨报】12.16丨军工行业2023年度策略:景气分化,优选新质新域

【银河晨报】12.15丨化工行业2023年度策略:关注景气底部品种,探寻高成长个股标的

【银河晨报】12.14丨通信行业2023年度策略:赋能新基建、新能源、新信创

【银河晨报】12.13丨医药行业2023年度策略:穿越政策周期,投资长期成长

【银河晨报】12.12丨宏观:复苏之路——2023年宏观经济十大预测

更多干货请关注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微信公众号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微信号|zgyhzqyj

本文摘自报告:

《【银河医药】行业深度_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穿越政策周期,投资长期成长》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2日

《【银河社服】2023年投资策略:云开雨霁,向阳出发》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1日

《【银河传媒互联网】2023年年度策略——复苏必有时,新兴皆可期》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6日

《【银河军工李良】2023年策略报告_景气分化,优选新质新域》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5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

报告分析师/责任编辑:

周颖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清华大学本硕,2007年进入证券行业,2011年加入银河证券研究院。多年消费行业研究经历。

/// 评级体系及法律申明 ///

评级体系:

银河证券行业评级体系

未来6-12个月,行业指数(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公司组成的行业指数)相对于基准指数(交易所指数或市场中主要的指数)

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中性:行业指数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行业指数低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10%及以上。

银河证券公司评级体系

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20%。

中性: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低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及以上。

法律申明: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关键词: 基准指数 军工板块 风险提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