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2022年基金投资大事件盘点

2023-01-11 21:23:03    来源:和讯网

(节目录制于2023年1月5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家好,欢迎收听《小马哥财道》理财知识专栏,我是马永谙。

这周我们正式开启2023年了,不管2022年剧情如何的跌宕起伏,过程怎样的悲喜交加,过去终会离我们远去。说到2022年,基金行业也发生了一些大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

第一个大事就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资管新规经过三年过渡期后,在2022年1月1日正式落地,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谓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它意味着以后投资者买的理财产品都没有刚性兑付了,过去银行理财产品承诺的类似于“保本保息”“零风险”等都成了过去式,净值化产品成为了理财市场的主力军。

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从以前买理财坐等到期、本金到账,到如今在买理财之前要了解清楚理财产品特性和潜在的风险,这其中改变的是我们所有人的投资习惯和理财观念。过去资金池模式下,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都有可能获得相同的预期收益,产品收益并没有真实对应每个人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理财净值化之后,资产端实际的表现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收益,所以,投资者就不得不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去选择产品。

这个过程的转变是需要时间的,就比如今年两次的固收+产品被大幅赎回,背后反映的是投资者对固收+产品净值波动仍然没有完全做好心理准备。比如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的风险偏好本来就比较低,以前买银行理财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收益,但现在而言,要么就放在银行存款拿一个非常低的利息,要么被保险公司业务员推荐、稀里糊涂的买了持有期限非常久的保险产品,剩下的人就换成了固收+理财,但是固收+之所以有个加号,是因为固收+产品有部分钱是投资到权益资产用来增厚收益,当股票等权益资产表现不佳时,固收+同样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尽量减少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禁止一些风险较高的产品打着固收+的旗号,就在去年8月,监管明确了“固收+”新发的产品中,权益投资比例必须在10%至30%之间。老产品在宣传时,如果基金合同中权益资产占比上限超过了30%,今后也不能自称“固收+”基金。这就规定了今后我们但凡看到名字有固收+的基金或者银行理财,它投资权益资产的比例都不会高于30%。

话说回来,虽然权益资产比例限制住了,权益资产的风险相对小了,但是固收+配置债券资产的比例较高,一旦债券因为利率阶段性的上行而发生净值回调,那意味着固收+产品仍然面临着波动风险。当去年4月份和11月份债市波动,大量配置债券的固收+产品净值下跌时,由于投资者缺乏对债券资产风险的理解,仍然发生了恐慌性赎回。

所以通过上面的分享,我想说的是,资管新规虽然实施了,但是对于大爷大妈们,如何在降低收益率预期和接受适当的风险之间做平衡,还有一个时间需要慢慢适应。

对资管行业而言,净值化产品同台竞技后,符合新规监管方向的公募基金的优势就放大了,规模也保持了高速增长。为了促进公募基金经理和投资者收益共享、风险共担,2022年6月10日,中基协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对公募基金的薪酬支付、绩效考核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这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件大事

为什么要提这件事呢,这个指引其实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比如规定了递延支付基金经理的绩效薪酬,而且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与基金投资者长期利益相一致。同时,规定基金公司的高管、业务负责人应当将当年绩效薪酬的至少20%拿出来,购买本公司的基金,这部分钱至少一半要购买权益类基金,而不是买个货币基金或者纯债基金走个形式。对于基金经理更加严格,要拿出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30%购买本公司的基金,并要优先购买自己管理的基金。

以前这种现象多见于私募基金,基金经理和投资者利益绑在一起,所以更有动力帮助大家赚钱。现在公募基金的薪酬改革制度一出来,等于变相给基金经理上了一个“紧箍咒”。对于投资者来讲,当基金经理和你买的是同一只基金时,你的安全感也会大大提升。当然,我们还得说一句题外话,虽然监管想方设法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但是更希望保护的是长期利益。如果说因为追涨杀跌导致的亏损,那么即便监管再细化也无能为力,只有坚持长期投资,才有可能实现基金赚钱,基民也跟着赚钱的愿景。

第三个大事就是个人养老金投资时代来了。11月28日,个人养老金正式开售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正式吹响了养老第三支柱的号角。目前来看,个人养老金账户对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稅前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稅,领取环节仅征收3%的个人所得税。

如果想要享受2022年个人养老金投资抵税政策,投资者需在22年12月31日前完成账户开立和入金。根据年收入水平不同,个人养老金可每年可少缴360元到5400元不等的所得税。举个例子,如果投资者年收入在20.4至36万元之间,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那么每年可免税2400元,缴纳30年后,共计可免税7.2万元。

大家去年都有参与吗?你的2023年度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确认了吗?可以一起留言讨论。

我们之前也专门出过一期节目专门讲个人养老金。个人养老金之前一直停留在讨论阶段,为什么现在开始推行呢?我国过去的养老保障体系概括起来就是“一大二弱三空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财政负担沉重;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覆盖面窄、规模狭小;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市场基本空白。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将是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而且这个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所以,当下的中年人要想过上一个更体面的晚年,仅仅依靠基本的社会保障是远远不够的,说白了还是要靠我们自己。那么,个人养老金就成为了我们退休后养老金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

目前我们可以买的养老金产品包括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从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资的品种来看,可以分为保障型和投资型两类,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更突出风险保障功能;而公募基金更突出长期投资增值,具备更强的权益类资产配置能力,根据海外国家的经验来看,公募基金有望占据个人养老金产品中的主力。

目前共有40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129只基金进入了首批个人养老基金名录。养老金产品通常封闭期较长,在退休或其他个别条件下才能领取。投资周期被动拉长,既能帮助我们强制储蓄,还能帮助我们建立一个长期投资观。

虽然养老目标基金的流动性会比较差,但可以实现强制性存储,非常适合想要省时省心的投资人。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已突破一万大关,想要从1万多只基金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基金,难度越来越大了。对于大部分离退休还有十年甚至几十年的人来说,考虑复利的效果,将养老资金投资于长期收益更高的养老目标基金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盘点完2022年和我们投资相关的一些大事后,我们也迈入了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节目会继续带给大家更多的投资干货,也希望大家日后多多支持,感谢各位的陪伴。

好了,今天内容就是这些,如果您不想错过我的每一期财经大事的点评解读,那么可以订阅我们的《小马哥财道》,或者下载理财魔方App,就能及时获取我们的最新节目啦。

关注小马哥财道,投资理财懂门道,我们下期再见。

文章来源:根据喜马拉雅《小马哥财道》录音整理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体验理财魔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马马道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公募基金 基金经理 银行理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