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互联网 >

全球新资讯:王兴预言成真!“像牲口一样活着”,对威马都是问题

2023-02-17 12:41:31    来源:维科号

来源 | 深蓝财经

撰文 | 吴瑞馨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对如今威马来说,或许都是个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继去年年底,威马被曝出降薪裁员、资金告急、联合创始人出走、输掉与吉利的官司、供应商断货、工厂停工,一系列负面新闻后,今年1月12日,随着威马宣布反向借壳APOLLO出行,同时还获得三笔金额共计超20亿的资金支持,威马似乎获得了转机,从悬崖边上走了下来。

但出人意料的是,威马的危机却还在进一步蔓延。最近一个月内,威马相继被曝出门店关闭、供应商讨债,1.3亿资金被冻结、北京办公室甚至都因为欠钱被物业封了,员工在去年社保停缴之后,如今又面临第二轮降薪。

烧光300多亿,上市融资却迟迟没有新进展,威马已经捉襟见肘了。如今,威马已经命悬一线,想要通过节衣缩食,把钱用在刀刃上,想要借壳搏命,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但威马的问题又岂止是资金?高管天价薪酬、内部管理混乱、技术掉队、频繁人事变动......这些共同导致了威马走向悬崖边缘。

美团创始人王兴2019年的预言,似乎正在一步步应验。

1

命悬一线

威马成“危马”

近日,网上开始流传,威马汽车开启了新一波降薪。网传聊天截图显示,威马市场部被通知居家不办公,也不给N+1。虽然威马汽车方面在2月14日回应称“没有接到这个消息”。但多名威马汽车营销系统人士对媒体表示,公司高层正在讨论两个方案,一是部分员工停薪留职,二是所有部门预算缩减25%。

此外,威马多名研发系统人员表示,虽然没有收到停薪留职的信息,但公司已经通知不用上班考勤。

而这距离威马上一波裁员降薪,才刚刚三个月。去年11月,威马发布一封《和衷共济,共济难关》的内部信,称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M4以下的员工发70%的基本工资,发薪日也从次月8日调整为次月25日,推迟了半个多月,奖金也不再发放,同时对公司整体运营费用进行精简。

这次的降薪,是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再“砍”一刀。假设一名员工的正常月薪为1万元,两次降薪后,最终到手的工资还不足2千,甚至都没有达到北京最低工资标准。这点工资,连房租都缴不起了,更别提养活自己。

成都公司情况也大同小异。据市界报道,威马在成都龙泉区某园区内的办公室面积被压缩,多个部门被合并工作,员工的五险一金也在今年1月停缴。公司高层在年会时甚至还透露,如果威马不能自己造车了,就要转型做代工。

待遇越来越差,不少威马员工冒出离职的念头。据钛媒体报道,截至2月15日,威马汽车仅剩约 1900 名员工,而去年11月第一次宣布降薪前,威马员工还多3000多人,三个月时间,就有超过三成员工离职。

但离职了就能顺利抽身吗?并不是。据腾讯《深网》报道,有离职员工发现,威马从去年5月起,就一直未给北京员工缴纳社保,去年11月后离职员工的11月公积金也没有缴纳。导致他们去了新公司后无法进行公积金的增员和按时缴纳。

此外,有部分体谅威马难处,同意分期支付赔偿款的离职员工,至今也没有拿到赔偿,甚至还有人都跑到沈晖微博下追讨。

除了发不出工资、社保停缴,威马各方面都已经因为资金压力,出现问题,办公室断水断电、物业费欠缴导致办公楼被物业落锁、门店关闭、拖欠供应商货款,甚至连威马APP的维护、迭代都已经暂停了,多名威马EX5车主也反应,现在威马APP已经无法进行车辆控制了。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更糟糕的方面发展。

2

销量掉队、内部混乱

养肥高管,穷了公司

作为国内最早一起造车新势力,威马曾和蔚来、小鹏、理想一起被称为“新势力四小龙”。创始人拥有传统车企的背景,甚至让威马比“蔚小理”更受外界的看好。成立以来,威马汽车共经历了12次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350亿,远超“蔚小理”。

但结果却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从2021年开始,威马汽车急速掉队。2021年全年,威马汽车的总交付量为44152辆,而第一梯队的“蔚小理”都在9万辆以上,是威马的两倍以上,而第二梯队的哪吒汽车全年销量也达到了近7万辆,刚开始正式交付不久的零跑汽车以43121辆的交付量,步步紧逼。

到了2022年,威马汽车更是在销量榜单上消失了。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 年威马汽车累计销量仅为29450辆,同比下降 33.3%。

销量掉队只是外在表现,威马内部高管的乱作为与管理混乱,高管忘记造车初心,才是造成威马如今命悬一线的根本原因。

威马高管待遇高,也是业内有目共睹的。此前,威马就曾因沈晖12亿的“天价年薪”登上热搜。但威马混乱的管理机制,也是外界有共识的。2020年,威马曾在一年内接连失去刘立群、祁立人和陆斌三位高管。去年年底,威马元老级人物、联合创始人杜立刚的离职,意味着威马管理混乱的问题,已经成为威马难以忽视的弊病。

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到,去年下半年开始,威马的资金状况就已经不容乐观了。而在危机关头,威马却突然成立了一个千万级项目——智慧停车。这个项目,可以让威马车主通过APP了解到全国各地附近停车场的“空满”状态。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看似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但无法盈利,只能加剧资金紧张的项目。

但奇怪的是,在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时候,这个项目却能快速通过财务审批结款落地。有离职员工甚至对腾讯《深网》直言,CFO给自己项目“开绿灯”的行为,是“趁着威马还有点钱往外薅”。

此外,威马的经销体系也导致公司大量利润遭到蚕食。2020年,威马汽车为了提振产品销量,改革销售体系,将类直营的合伙人模式变为了传统经销商模式,并提供大量补贴,鼓励高管建店。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1年间,威马向合作门店分别支付了3.48亿元、7.75亿元和16.21亿元的返利和补贴。据电厂报道,威马每家门店的补贴金额在100万-500万元之间。

沈晖也深刻意识到内部的问题。2月3日,沈晖在《威马家书》中提及,“大变革”将成为威马关键词,为了“降本增效,更好的活下去”“梳理和优化组织架构”也成为2023年开启的变革内容之一。

3

上市或难改命

活下来依旧艰难

值得注意的是,在威马宣布通过反向收购(RTO)登陆港交所消息当天,威马也获得了总金额超过20亿人民币的临时输血:

澳门一家知名商业银行的2.5亿港元;

深圳正威实业有限公司的5亿元人民币。

以及房地产巨头,同时也是威马汽车的大股东雅居乐旗下巨国投资的两笔合计15亿港元的贷款。

不仅如此,在去年12月29日,威马还获得了来自四川省绵阳市地方政府注资,获得国企加持,注册资本由 1.7 亿人民币增至 5.2 亿人民币。

按理说,威马的情况也不至于越来越糟糕,但为什么威马的情况还在继续恶化?

据财联社报道,这三笔款项迄今仍未到位。虽然威马账上并非一分钱都没有了,但要在港股完成挂牌,最快也要等到第二季度,且还要上市过程还要不少费用,之后的提升估值,上市后防止做空,也都需要花钱,这就需要威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威马要省钱,只能苦了员工和供应商了,以“时间换空间”。

但上市成功,就能够让威马起死回生吗?

难。

尽管沈晖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想要在上市融资输血的同时,对内进行改革。巨额负债却已经成为不可挽回的事实。据招股书显示,2019至2021年,威马汽车的净亏损分别是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三年总亏损近175亿元。截至2021年底,其负债总额更是达到了406亿,资产负债率已高达202.36%,远超同行“蔚小理”。

而早在2019年,美团创始人王兴就曾预言:

中国车企格局:3+3+3+3角逐下两轮,3家央企是一汽东风长安,3家地方国企是上汽广汽北汽,3家民企是吉利长城比亚迪,3家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

这引起沈晖的不满。随后沈晖在微博上与王兴打赌,威马一定会是TOP3之一。但如今看来,王兴的预言成真了。

而如今市场竞争的加剧,留给威马的机会也不多了。天风证券认为,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将愈发激烈,头部效应将凸显。车企老板对这一点的认识则更为深刻。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大胆预测:未来3至5年,会有60%-70%的汽车品牌或将关停并转。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观点也如出一辙:2023年至2025年这三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

沈晖自己也在《威马家书》中表示,2023年将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威马现在“正搏斗在凶险残酷的角斗场中”“面对未来威马没有退路”。

2023年刚一开年,硝烟就已经出现。今年年初,随着特斯拉打响了降价的第一枪,新能源汽车的“降价潮”开始涌现,隐隐散发出了“价格战”的硝烟味。

在大洗牌阶段,资金链紧张、负面层出不穷的威马,毫无疑问是第一波面临淘汰的新势力。

关键词: 命悬一线 已经成为 资金压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