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数据 >

“互联网+就业指导”推动14.1万名 高校毕业生参加基层项目

2022-07-25 10:58:59    来源:新华日报

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择业观,让他们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讲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青年马克思的选择给毕业生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带来启示与力量。从农业工作者、产业工人,到科技从业者,只要是社会所需,每一个舞台都能实现个人梦想,每一个选择都值得鼓励。有的毕业生从菜市场卖一碗切面做起,有的听从内心召唤、回乡从事现代农业,有的勇敢追求梦想、到西部支教,见证青春的奋斗底色,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展示才华,塑造了一代青年积极向上、为国奉献的良好形象。

就业不是一锤子买卖,在锻炼、试错后找到更适宜自己的岗位,也是人生的常态。再者,社会发展为青年择业带来更多机遇。经济结构调整迭代促使一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呼唤高校毕业生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生机;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职业层出不穷,给了年轻人更多元的职业选择;我国有60多万个城乡基层社区,教育、养老、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都亟需高校毕业生施展才华、展现自我……高校毕业生可以根据对新业态下就业形势的判断,转变择业就业观念,结合个人发展空间、兴趣特长等进行职业选择的综合考量,从而把握机遇、踏踏实实,实现人生理想。

针对毕业生面对就业而出现的矛盾、困惑、恐慌等心态,有关高校要加强指导和引导。从教育部面向2022届毕业生推出“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推动14.1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基层项目,到各地各高校开拓思路、积极行动,开展就业价值引领教育,用投身基层岗位的身边人的例子帮助毕业生谋定职业方向等,多一份引导和支持,就会帮助更多毕业生从容走上社会。同时,全社会共同营造尊重个性选择、支持理性选择的文化环境,才能有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尽早了解自己、明确目标,实现“理想”与“面包”的兼得。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就业选择见证着广大青年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次成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以专业所学回报社会,职业道路必将越走越宽。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乡村振兴 营商环境 人力资源

相关阅读